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十六浦”考略2“三十六浦”到底指哪些河道?

(2024-05-01 07:35:36)
标签:

文化

三十六浦

哪些河道

史书记载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三十六浦”考略2

 

张长霖

二、“三十六浦”到底指哪些河道?

那么“三十六浦”到底指哪些河道?上面所引资料说是:

宋初,导三十六浦,分引太湖、松江积水,其在县境(按:这里指吴县)者十有四,在常熟者二十六,其后大抵堙塞。今自七鸦、下张、杨林浦而外,十四浦之可考者鲜矣。

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够严谨,因为所举的几例都是跨吴县、昆山,甚至跨太仓的河道,不是仅仅在吴县的。

根据上面的资料,我们可以知道,一是“三十六浦”是指宋朝前期在苏州的一项系统性水利工程,“宋初,导三十六浦,分引太湖、松江积水”,这里说的“松江”就是吴淞江,宋初太湖三大泄洪道东江、吴淞江、娄江仅存的一条,公元8世纪东江、娄江淤塞。东江从此消失,而娄江到宋仁宗至和年间重开,成就了了不起的至和塘工程。所以“分引太湖、松江积水”也就是苏州全流域的水利系统工程。

那么,这一工程到底是什么时候进行的呢?所谓“宋初”,太模糊,但是肯定不是太祖太宗时期的事情,当时还顾不上。当然也不是范成大记录的赵霖治水,这是北宋后期宋徽宗宣和年间的事情。这里有一个参照物,即郏亶的说法。郏亶是宋神宗时期的政坛人物,参与了王安石变法。他把创建“塘”和“浦”的人物称为“古人”,肯定在他之前。此人是谁?我以为是范仲淹。因为正是范仲淹第一个提出了全流域治理太湖的治水思路,也从此被后世奉为圭臬。这一点,我在下一部分详细说。

“三十六浦”在明朝是广为人知的事实。这些河道是:

宋初,导三十六浦,分引太湖、松江积水,其在县境(按:这里指吴县)者十有四,在常熟者二十六……

一个简单的算术题,总数不是四十吗?怎么是三十六呢?是不是又是中国人的语言习惯,三十六、七十二、四十九、八十一、一百零八往往都不是确数,仅仅表示“多”。何况“三十六”还是天罡之数,所以不要做算术题了。

“浦”涉及的地域主要是吴县、常熟,而且大多数在常熟,这也可以理解,毕竟是连接长江调节水量。但是所列举的仅存的河道“七鸦、下张、杨林浦”偏偏都在昆山县境。这里的行文也太不严谨了。

到明代,“三十六浦”已经“大抵淤塞”“ 可考者鲜矣”,在吴县境内可考的只有“七鸦、下张、杨林浦”, 七鸦,就是七浦,今称七浦塘;下张,就是现在昆山张浦一带,具体河道不清楚了,疑似就是今天的张浦江,其侧有下张村,今天成为居民小区;杨林浦,即今杨林塘。七浦塘和杨林塘至今还是阳澄湖淀茆区主要的通江调水河道。这三条“浦”都流经了吴县、昆山,甚至还经过了太仓。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不喜欢机械地用数字来标识地名水名。这是西方人的思维习惯,如西方人经营上海滩,就有大马路(南京路)、四马路(福州路)这样的排序。这里的七浦,就是七鸦浦,不是排序。所以,上海的“十六浦”是不是“三十六浦”之一,待考。

常熟的二十六浦(也有人称二十四浦)也具体说不清了,但是黄泗浦肯定是。郏亶的资料已经强调了黄泗浦的重要性。

所以,“三十六浦”大多已经难以查考,但是“三十六浦”的骨干河道至今还在发挥作用。这些河道我在本文最后部分再细说。

“三十六浦”考略2“三十六浦”到底指哪些河道?
昆山周市汉浦塘及其仅有的古石桥更楼桥,下同。桥今无存。
“三十六浦”考略2“三十六浦”到底指哪些河道?

“三十六浦”考略2“三十六浦”到底指哪些河道?
更楼桥残存的桥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