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我楚狂人
我楚狂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17
  • 关注人气:8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思考的有关陈墓历史的几个问题8锦溪可以建三庙

(2024-02-09 07:33:25)
标签:

文化

陈墓

旅游热点

锦溪可以建三庙

分类: 学术争鸣

我思考的有关陈墓历史的几个问题8

——兼与三联村周爱生先生交流

 

我楚狂人

五、陈墓的旅游热点的开发

陈墓并不缺乏旅游资源,只是没有充分开挖自身的文化底蕴。我在前些年写了一篇《陈墓可以建三庙》表达了这个观点,至今还是这样的看法。全文转录于下:

锦溪可以建三庙

我楚狂人

有朋友看了我的《锦溪之叹》,问我,锦溪搞旅游,有什么好点子?我想到一点,以为可以拉动人气;而现在的锦溪也有能力办得到。简言之,陈墓要在周庄、千灯之间站稳立足之地,要有自己的旗帜。周庄得风气之先,自难与争锋;千灯有大儒顾炎武和昆曲做号召,更有真古董千年古塔秦峰塔,底蕴深厚。那么锦溪呢?南宋孝宗手植柏树枯死了,拔掉了;顾炎武手稿藏书处明代老屋拆掉了。锦溪还有什么说得响的呢?于是我想到了建三庙。

何谓三庙?就是指陈墓镇志上记载的,现在已经消失的海公祠、三贤祠和通神道院。

重修海公祠

海公祠,陈墓老人称为“海爷庙”,讹传为“海洋庙”。海公祠毁于大跃进年代。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老友陆家衡先生帮助下,找到了原址,在原东粮库的前排平屋基础上,距离家衡先生家柿园不远。我在原先的大东砖瓦厂的古砖瓦陈列室见到过刻有“海公祠”字样的脊瓦,这是海公祠仅存的实物。现在锦溪的古砖瓦陈列室没有见到,可以请教一下收藏家龚竹珏先生的后人。

据陈墓志记载,陈墓海公祠是海瑞巡视吴淞江水道,驻节甪直期间,为陈墓乡人朱良平反冤狱,朱家建庙感恩纪念,并以此作为陈墓朱氏家庙。此庙从明朝至大跃进被毁,存在了数百年。

据我所知,苏州一府,海瑞祠堂并不多见,何况这里还附有平反冤狱的故事,所以弥足珍贵。海瑞,作为中国历史上数得着的大清官,在中国老百姓中的号召力还是巨大的。重修海公祠,应该是顺应民心的事情。

重修海公祠,不一定拘泥于原址,大致方位对头,地址合适即可。也不必拘泥于原庙的规制,完全可以在海公祠建立苏州廉洁文化博物馆,把苏州历史上的廉吏一起展示一下,表彰一下。我想,这样的设想,苏州市府也会支持的。把锦溪的海公祠建设成苏州市廉洁文化的研究中心,展示中心,意义重大。

苏州历来多廉吏,三国时陆绩廉石的故事脍炙人口,唐代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三贤后代传颂,明清之际更涌现了全国最知名的廉吏周忱、况钟、汤斌、张伯行、陈鹏年、陆陇其这个廉吏群体,传为美谈。再加上重量级的清官标杆海瑞,及其海公祠为载体,我想,新建的海公祠应该迅速成为苏州的廉洁教育的中心。这样功垂千古的好事,此其时也。建议,重建海公祠应该为锦溪旅游建设的首选项目。洞庭西山明月湾建了廉吏暴式昭的纪念馆,何况海瑞比暴式昭号召力更大得多。

修复海公祠,比周庄修复全福寺的意义大得多。

重修三贤祠

如果说海公祠是陈墓大姓朱氏家庙的话,那么陈墓三贤祠就是陈墓另一大姓陆氏的家庙。陈墓三贤祠,位于锦溪古镇北街,面南,门前有青石古拱桥一座,俗称观音桥。上世纪八十年代,老友陆家衡先生陪我去走访了三贤祠旧址,当年是陈墓粮管所所在地。走进粮管所院落,见有几通仆碑整齐地安放在道侧,碑文并未漫漶,清晰可读。

关于“三贤”是那三贤,陈墓人说法不一,有两人说法是一致的,那就是唐贤陆贽和陆龟蒙,第三人有人说是明末太学生陆世玥。读了仆碑碑文才知道,锦溪“三贤祠”建于唐代,三位先贤均为陆姓,是吴郡陆姓始祖陆烈和陆贽、陆龟蒙两位陆姓唐贤。至于陆世玥是清代陆姓后人附祭于此的。

陆烈,被称为吴郡陆姓始祖。《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春秋后期楚国高士陆通,也就是《论语》中的楚狂接舆,其子陆发,仕齐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县令、豫章都尉,深得吴人爱载,死后葬于胥屏亭,他的子孙成为吴郡吴县人。以后子孙不断繁衍,到东汉时的陆闳为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号颍川支。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陆逢、陆褒。陆稠任荆州(相当于今湖北、湖南两省和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的一部分)刺史,另分荆州支。陆逢为汉尚书仆射,乐安侯,生有五子:陆涉、陆表、陆琼、陆吴、陆招。后发展为陆氏乐安(相当于今山东博兴、高青、桓台、广饶、寿光等地)支。陆表生子陆穰,陆穰生子陆恢。陆恢为两晋之谏议大夫,又分出陆姓谏议分支。到南北朝时,南北两地的陆氏人口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宋元以后,陆姓遍布全国各地。

陆姓自西汉陆烈以降,世代为江南望族,与顾姓并称江南第一流望族。所以苏州人说起巨族大姓则不归顾则归陆。所以苏州话问“哪一个”的语音近似“陆顾”,也就是问“姓陆”还是“姓顾”。可见一斑。

陈墓三贤祠祭祀陆烈,应该就是吴郡陆姓的祖庙了,难怪来陈墓的文人墨客要到三贤祠拜谒了。可惜三贤祠与海公祠一样,也毁于大跃进年代。

陆贽(754年~805年),唐代政治家,文学家。祖父陆齐望于唐玄宗开元年间由吴郡吴县(今苏州)徙居嘉兴县,其子孙遂入籍嘉兴。嘉兴(今属浙江)人,字敬舆。大历八年(773年)进士,中博学宏辞、书判拔萃科。

唐德宗即位,陆贽由监察御史召为翰林学士。时藩镇跋扈,朝政紊乱,叛军陷长安,叛镇朱泚僭称帝,陆贽随德宗避乱奉天,转为考功郎中。叛镇李怀光叛乱,又扈从德宗逃往梁州,转谏议大夫。长安收复后,还东京转任中书舍人。自任翰林学士后,即参赞机要,负责起草文诏,甚得朝廷倚重,号称内相”。时当危难之际,朝政千头万绪,大量诏书均由陆贽起草,他疾笔如飞,凡所论列,无不曲尽情理。

贞元七年(791),拜兵部侍郎,知贡举。次年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为宰相。执政期间,公忠体国,励精图治,具有远见卓识。在当时社会矛盾深化,唐王朝面临崩溃的形势下,他指陈时弊,筹划大计,为朝廷出了许多善策。他对德宗忠言极谏,建议皇帝了解下情,广开言路,纳言改过,轻徭薄赋,任贤黜恶,储粮备边,消弭战争。这些建议有些为德宗采纳,化为实际政策。特别是在藩镇叛乱举国动摇的情势下,规劝德宗下诏罪己,为德宗起草了诚挚动人的诏书并颁行天下,前线将士为之感动,有的听到后痛哭,叛乱者上表谢罪。由于他善于预见,措施得宜,力挽危局,唐王朝摇摇欲坠的局面得以转危为安。陆贽秉性贞刚,严于律己,自许“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以天下为己任,敢于矫正人君的过失,揭露奸佞误国的罪恶。他认为立国要以民为本,对“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的尖锐对比,深为愤慨,同情人民的悲惨生活。他力劝德宗爱人节用,轻徭薄赋,反对横征暴敛,主张使“一代黔黎,跻富寿之域”。

陆贽为相期间,户部侍郎、判度支裴延龄以谄佞德宗信用,“天下嫉之如仇”。陆贽仗义执言,多次上书参奏裴延龄的罪行。德宗信用奸臣,不听忠言,于贞元十年罢陆贽知政事,为太子宾客。

贞元十一年春复贬忠州别驾,陆贽谪居僻地,仍心念黎民,因当地气候恶劣,疾疫流行,遂编录《陆氏集验方》50卷,供人们治病使用。唐顺宗即位后,下诏召还陆贽,诏未至而贽已逝。天下惜之。

贽在翰林,为上所亲信,居艰难中,虽有宰相,大小之事,上必与贽谋之,故当时谓之内相,上行止必与之俱。梁、洋道险,尝与贽相失,经夕不至,上惊忧涕泣,募得贽者赏千金。久之,乃至,上喜甚,太子以下皆贺。然贽数直谏,忤上意,卢杞虽贬官,上心庇之。贽极言杞奸邪致乱,上虽貌从,心颇不悦。(以上出自《资治通鉴》)

陆贽是安史之乱之后的乱世能臣,是唐代第一流的政治家和政论家。

甫里先生陆龟蒙是唐末的真隐士,我主编的《苏州历史名贤》第三辑中有陆龟蒙先生传记,请查看,这里不赘言。甫里先生往来于甪直陈墓间,在陈墓居住多日。

陆世玥,明末陈墓太学生,一位轰轰烈烈的奇男子。明末“天崩地解”,清军南下占领昆山,顾炎武归庄等志士组织了昆山“翻城之役”,其主要军事力量就是陆世玥率领的陈墓子弟兵数百人。昆山翻城之役失败,陆世玥力竭战死。

陈墓三贤祠,是吴郡陆姓的精神家园。重修三贤祠,可以成为江南第一流大姓陆氏的精神寄托。大好事啊。

重修通神道院

通神道院,位于锦溪古镇西部,原来的西粮库就是占用了通神道院的旧址,上世纪八十年代,朋友周玉春带我去看过,有些殿宇尚存。

通神道院是宋代享誉全国的著名道教圣地,其名声仅次于成都青羊宫和苏州玄妙观。主持修建陈墓通神道院的道人是当时的道教名人蓑衣真人。

通神道院的创始人道士蓑衣真人,俗家名何中立,海州(今属连云港)人。南宋诗人四大家之一隐居苏州石湖的范成大曾编撰《吴郡志》里有这样的记载:“天庆观……殿后通神院……庵额三字,亦御书。先是何道人者……披发癫狂,以蓑衣蔽形,故号蓑衣真道人……”锦溪乾隆本《陈墓镇志》中写道:“何中立,淮安海州人,披蓑修炼。群号‘蓑衣真人’。其所言休咎辄应,摘蓑济人亦皆灵验。宋孝宗南渡时,驻跸(锦)溪上,知为异人,始建庵,以居之,赐书‘通神庵’三字,至今尚存。后栖真于天庆观。庆元三年五月二十二日夜,端坐而化。葬于长洲县(苏州)金鹅乡里燕塘之原。”简单说起来,这个蓑衣真人有点神奇,一是有预言凶吉的大本领,这无疑对风雨飘摇中的南宋孝宗有极大吸引力;二是能以身穿的蓑衣草当药来救人,这也是和尚道士的惯技。这位何道士南下先是落脚苏州天庆观(即玄妙观),并在天庆观得道,所以玄妙观北路建筑还有“蓑衣真人殿”。后来到陈墓(当时应该叫锦溪)爱上了当地风水,结庐而居。在锦溪又巧遇逃难途中的孝宗皇帝,一番凶吉预言,皇帝大为赞赏,下令大兴土木。何道人刻意模仿苏州玄妙观的格局,所以当时的通神道院几乎就是苏州玄妙观的翻版。据说当时有这样的说法,说是全国的道观就是两座半,一座是成都青羊宫,一座是苏州玄妙观,半座就是陈墓通神道院了。这种说法未必可靠,但是足见通神道院一时的规模和地位了。重建通神道院,可以借道教文化而兴锦溪旅游。何况还可以与张家厍的宣卷合起来动作。

 

陈墓搞旅游不是有缺少有号召力的名人这一先天缺陷吗?周庄至少拉上了财神爷沈万山,况且民国元老叶楚伧是货真价实的周庄人;而迷楼又与南社挂上了钩。千灯更有顾炎武这样的大家为号召。陈墓有此三庙,当不弱于周庄和千灯。我想,锦溪搞旅游的朋友可以论证一下我的建议。

以为然否?

我思考的有关陈墓历史的几个问题8锦溪可以建三庙
我在陈墓旧照片,下同。我思考的有关陈墓历史的几个问题8锦溪可以建三庙

我思考的有关陈墓历史的几个问题8锦溪可以建三庙

我思考的有关陈墓历史的几个问题8锦溪可以建三庙

我思考的有关陈墓历史的几个问题8锦溪可以建三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