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福桑梓都是爱2范仲淹治水之面对的问题
(2024-01-26 07:37:35)
标签:
文化苏州廉吏补遗范仲淹治水面对的问题 |
分类: 苏州夜话 |
造福桑梓都是爱2
——范仲淹在苏州苏州廉吏补遗之三
我楚狂人
一、范仲淹治水2
1.面对的问题2
其三,吴江塘路成为太湖洪水东趋障碍。
太湖西高东低,吴江、平望一带,原来一直是湖水东趋宣泄的要冲,一直是一片沼泽地带,直到唐朝元和五年(公元810年),为了漕运交通,苏州刺史王仲舒“堤松江为路”,在苏州、吴江、平望之间修筑了一条塘堤,这就是著名的吴江塘路。著名的宝带桥就是这时出现,是塘路的组成部分。在范仲淹时代的宋代,吴江塘路就成了太湖洪水东趋的障碍。从而导致了其“横截江流五、六十里,致震泽之水常溢而不泄,浸灌三州之田。”
这是范仲淹面对的又一个问题。
其四,塘浦圩田体系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从唐代到五代吴越国时期,吴淞江流域都是设立专门的机构营田司来管理农田水利的,其塘浦圩田、各支流港汊都是建有完善的堤防堰闸体系的,所以在大水之年,田里的水能很快流入塘浦港汊,而塘浦港汊里的水又能很快地进入吴淞江的各大支流,而支流里的水又能很快进入到吴淞江主干道,进而抬高吴淞江的水位,并高于海潮水位,这样就使得巨量的吴淞江里的清水能有效地冲刷倒灌入江的海沙,并入海。
但是,入宋以后,为了便于转运漕粮,转运使乔维岳把五代吴越国时期完善的塘浦圩田体系全部破坏掉了。吴淞江流域没有了堤防堰闸体系的保护,那些塘浦港汊、大小支流就会被泥沙和海沙日渐淤塞,一遇大水或持续的暴雨,就会泄水不畅,形成严重的洪涝灾害。
其五,朝廷把主要资金用于国防,治水缺乏资金。
我们知道北宋建立时,北方还有几个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比如辽、西夏等。这些游牧部落经常会带着铁骑来“叩关”,对北宋边境进行侵扰,甚至是烧杀抢掠,所以,为了更好地加强北部边境的防御,北宋朝廷将国库里的钱主要都花在国防上了。朝廷对两浙地区的越来越严重的占水为田的现象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是暗中鼓励的,这无非是为了增加税源。所以对范仲淹提出的关于吴淞江流域水利建设的建议并不怎么支持。
所以这些现实问题,使得范仲淹的治水方略的实施一波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