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代清流概说17明亡后复社的升华

(2023-09-24 07:42:59)
标签:

文化

清流

明朝

复社

明亡之后的升华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明代清流概说17

——说清流之五

 

我楚狂人

四、东林、复社与明末党社运动10

2.复社3

其三,明亡后复社的升华。

复社的历史价值在明亡之后有了充分的体现,主要表现在抗清的武装斗争和“天崩地解”后的思想的升华。特别是后者,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意义更大。

首先是复社发动了多次武装抗清活动,表现了南方士大夫的民族气节。

复社成员发起和参与的武装起义主要有吴应箕等领导的英山霍山起义,黄宗羲领导的四明山起义,顾炎武、归庄参与的昆山“翻城之役”,吴昜领导的太湖起义,陈子龙、夏允彝在松江起兵,黄淳耀、侯歧曾领导嘉定军民的抗清斗争,等等,江南几乎是遍地开花。其中吴应箕、吴昜、陈子龙、夏允彝、黄淳耀、侯歧曾等失败后都不屈而死。

其次,复社成员还坚持民族气节,不与清廷合作,或长期进行秘密的抗清活动,成为文人气节的楷模。

坚持不与满清合作的著名人物有顾炎武、傅山、黄宗羲、王夫之、杨廷枢,方以智、陈贞慧等等,太多太多。他们或者遁迹空门,如杨廷枢,方以智、陈贞慧、归庄等;或者以死相拒,如顾炎武、傅山等。他们潜心著述,形成了古今中外罕见的遗民文化。

而这些潜心著述的遗民学着,产生了我国思想史上一个最辉煌的思想家群体,那就是明末伟大的思想家群体,有人称“三大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有人称“四大家”,多一个唐甄,还有人把更多的人加进去,如方以智。我把其中的复社人物列出来,因为这些人物大家都耳熟能详,只做最简单的叙述。

顾炎武

顾炎武(1613—1682年),南直隶昆山千灯人。初名继绅、绛,字忠清,后改名炎武,字宁人,因避人陷害,曾化名蒋山佣。,学者尊称亭林先生。

他在明末为诸生。少时加入复社清兵陷南京,他改名炎武(仰慕文天祥的门生王炎武,即王炎午 ),在昆山参加抗清活动。失败后,离乡北游,往来鲁、燕、晋、陕、豫诸省。遍历关塞,实地考察,搜集资料,访学问友。康熙时举博学鸿儒、荐修《明史》,均不就,后卜居陕西华阴以终。葬于故乡昆山千墩,今故居庐墓尚存。一生著述丰富,著有《日知录》《音学五书》《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亭林诗文集》等书。

顾炎武论学主张“博学于文”,“行己有耻”。强调学以经世,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之事,都应探究原委,反对明末空谈心性的空疏学风。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名言,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治学方法主张博瞻贯通,“每事必详其始末,参以佐证”,辨别源流,审核名实,注重实证。研究经学、文字音韵学、历史地理学,为清代乾嘉汉学开启先河。著书撰文注重独创,反对因袭、盲从和依傍。学界公认开有清三百年学风。

黄宗羲

黄宗羲(1610924日-1695812日),浙江余姚人,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东林七君子之一黄尊素长子。

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其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黄宗羲的《原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认真地对君主制提出质疑。

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一生著述多至50余种,300多卷,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孟子师说》《葬制或问》《破邪论》《思旧录》《易学象数论》《明文海》《行朝录》《今水经》《大统历推法》《四明山志》等。

方以智

方以智(1611年-1671119日),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别号龙眠愚者,出家后改名大智,字无可,别号弘智,人称药地和尚。南直隶安庆府桐城(今安徽桐城)人。复社“四公子”之一。

方以智自明朝灭亡后,从北京逃返南京,又经浙江、福建辗转到两广,从三十四岁到四十二岁,艰苦的十几年流亡在他的思想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顺治九年(1652年)北归。康熙十年(1671年)冬,方以智为粤事牵连被捕,解往广东,途经江西万安惶恐滩头。十月七日(118日),因疽发卒于舟中,时年六十一岁。

方以智家学渊源,博采众长,主张中西合璧,儒、释、道三教归一。一生著述400余万言,多有散佚,存世作品数十种,内容所及文、史、哲、地、医药、物理。方以智对自然科学的贡献已经超越时代,他是我国罕见的重视自然科学的学着,他是我国工业炼焦的奠基人。

根据上面所述,经过了明末清初的“天崩地解”之后,复社等人已经超越了清流的境界,成为真正的历史的拖动者。

明朝末年其他党社运动也很活跃,这里就不展开了。

总之,把东林和复社作为明代后期的清流的标本来进行解析,应该是合适的。

明代清流概说17明亡后复社的升华
离张溥故居不远的太仓州桥,下同。此桥应该见证过张溥的事迹。
明代清流概说17明亡后复社的升华

明代清流概说17明亡后复社的升华

明代清流概说17明亡后复社的升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