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的小学成就3音韵学的丰碑

标签:
文化苏州小学家章太炎音韵学古文经学 |
分类: 学术争鸣 |
章太炎的小学成就3
——苏州小学家之七
我楚狂人
二、章太炎的小学成就
章太炎先生是中国近现代最具影响力的国学大师,是古文经学的最后一位大师,是汉语言学的伟大丰碑,在汉语言学界,章门子弟就是金字招牌。
章太炎对古音韵部的划分,古音声纽的考证,汉字音值的描写以及汉语音转关系等方面都有过专门的论述,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古韵分部方面,章氏总结了前代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古韵二十三部;在古声纽方面,章氏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古音二十一纽;在音值描写方面,章氏是用汉字全面描写古韵音值的第一位学者;在音转关系方面,章氏的《成均图》则是汉语韵转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王迈老师的指导下研读了章太炎先生的音韵著作
章太炎先生除了参与革命之外,又积极参与当时刚刚兴起的国粹主义运动。自1905年起,他在《国粹学报》上发表若干学术文字,并在东京开设国学讲习班,“宏奖光复,不废讲学”。鲁迅和钱玄同就是在日本听太炎先生讲国学的。
章太炎政治上失意后,他专心论学,著有《文始》、《新方言》、《国故论衡》《齐物论释》等。其中《国故论衡》为近代学术史上 有数之巨制,开辟了汉语言文字学、经学、文学、哲学及心理学的现代化研究的先河。1909年又编有《教育今语杂 志》,撰写若干白话述学著作,以普及学术。
1935年,章太炎在苏州主持章氏国学讲习会,主编《制言》杂志,影响很大。
章太炎的小学成就主要在音韵学。在古声纽方面,章氏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古音二十一纽;在音值描写方面,章氏是用汉字全面描写古韵音值的第一位学者;在音转关系方面,章氏的《成均图》则是汉语韵转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章炳麟继承清代学者讲古韵的成果,并且调查了各部之间的远近关系以后,把古韵部安排成的图。这是带总结性的图。目的在于用它解释文字通转的现象。长处是眉目清楚,短处是使效法他的人随意运用它来破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