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野王和《玉篇》3《玉篇》与《说文》

标签:
文化苏州小学家顾野王和玉篇玉篇与说文 |
分类: 学术争鸣 |
顾野王和《玉篇》3
——苏州小学家之一
我楚狂人
二、顾野王的《玉篇》2
《玉篇》与《说文》有以下不同。
其一,改善体例。
作为字典,《玉篇》比《说文》改进的地方较多:先出反切,使读者见到一个字后就可以知道或了解它的读音;引用《说文》的解释(这是《玉篇》作为后出者的优势,许慎便没有更早的字书可引);尽可能举例,这是字典的血肉;对例子作必要的解释;注意到一些一词多义的现象。有时,《玉篇》没有明引《说文》,但也是根据后者而来,如:"吮,欶也","极,栋也";没有明引古训,实际由古训而来,如"噎忧不能息也"出自服虔《通俗文》,"极,中也"出自《书·洪范》"建用皇极"伪孔传。
其二,以义为主。
《玉篇》与《说文》以说明字形为主不同,而以说明字义为主,所以不再像《说文》那样说"从某,某声",同时也不限于本义,而是把一个字的多种意义罗列在一起。这样实际上已开后代字典的先河,《玉篇》在这方面有它的创造性。
从顾野王的原本来看,每字下不仅注明字义,而且举出见于古籍的例证和前人的注解,先经传,后子史文集,最后是字书、训诂书,极其详备,字有异体也分别注明,跟今本很不一样。
顾野王在自序中说:"六书、八体,今古殊形。或字各而训同,或文均而释异,百家所谈,差互不少。字书卷轴,舛错尤多,难用寻求,易生疑惑。猥承明命,预缵过庭,总会众篇,校雠群籍,以成一家之制,文字之训备矣。"这说明他作《玉篇》的宗旨是要综合众书,辨别形体意义的异同,网罗训释,以成一家之言。《字林》收字12000多字,《玉篇》比《字林》多4000多字,成为《字林》之后一部承前启后的重要著作。但后来经过孙强增删,又经陈彭年等重修,原书体例已大为改变。
《玉篇》的主要版本有:
今本《玉篇》有宋本,又有元本。宋本有日本图书寮本、清代张士俊泽存堂刻本和曹寅扬州诗局刻本。 元本有《四部丛刊》影印本。宋本卷末有"分毫字样"及"神珙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而元本卷首多《玉篇广韵指南》一卷。宋本注文繁富,而元本则大都简略,排列整齐,因而部中字的排列次第与宋本不相同,通常应用的是张士俊泽存堂刻本。
《玉篇》的主要历史功绩是。这是第一部楷书字典,对我国汉字的进步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创造了部首法编排,影响到了后世字书的体例,至今还是汉字字典的主要编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