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胥门街上1——苏州老街巷之补遗(缩进六家)

(2023-01-31 07:47:56)
标签:

文化

苏州老街巷

胥门街上

概述

缩进六家

分类: 苏州夜话

胥门街上1

——苏州老街巷之补遗

我楚狂人

苏州人向来有“金阊门银胥门”的说法,这个千年来的苏州商业城市的格局是大运河的开通形成的。“银胥门”原先的主要商业街是运河边的枣市街和万年桥大街,但是上世纪前期,大马路开通,改变了这一局面,枣市街和万年桥大街渐趋冷落,大马路泰让桥北堍和新马路成为新的商圈。从那个时候开始,这个商圈被称为“胥门街上(吴语音“浪”,下同)”,又称“胥门角上”,又称“马路上”。“街上”强调的是商圈属性,“角上”强调的是方位,习惯说的“阊门角上”、“盘门角上”同样如此。“马路上”则是强调地名大马路和新马路,特别是附近小弄堂里的住户多喜欢这样说。

我们今天已经完全看不见当年“马路上”的景观了,整个被拆除改建了。我小时候“银胥门”商圈还在,我们不妨看看旧日的银胥门,看看我家新中电料行的左邻右舍,复原一下旧日记忆。

一、大马路沿线

大马路路西

我还是以我家新中电料行为立足点,所以还是从大马路路西写起。

我家新中电料行,位于缩进的六家的南头第一家,正对盛家弄:自我家向北第二家,是韩家的缝纫店,家主人称“韩老老”,苏北人,爱唱京戏,我幼时跟他学了一段“劝千岁”。第三第四家是王家的“天顺客栈”,我们习惯称呼“栈房里”,第三家是客栈的门面,第四家门面搞了一个大玻璃柜,学着我家卖电灯泡。王家长子王蕲与我父亲大叔混熟,学了点电气知识。这是一个新派人物,解放后似乎进了“工商联”工作,大儿子出生在“物资交流大会”那一年,取名“交流”,小我几岁,是我儿时的玩伴。二儿子出生在“普选年”,就取名“普选”。向西第五家是林家的菜馆“叶顺馆”,我父亲喜欢他家的菠菜肉丝炒面,经常叫来宵夜。他家儿子林根大与我大叔叔交好,我称他“根大叔叔”。当时人常常用家庭职业互称,“栈房里”王家和“叶顺馆里”林家都是苏州本地人。西面最后一家电焊店,好像姓彭,“小开”胖胖的,好像叫做敖亮,我至今还记得他家门口的电弧光。彭家是常州口音,他家的女孩菊英、菊萍与我大妹妹一起玩过。

胥门街上1——苏州老街巷之补遗(缩进六家)
《姑苏繁华图》胥门部分,近处的高桥是怀胥桥,即大日晖桥;稍远处的就是万年桥。图盘来自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