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我楚狂人
我楚狂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53,327
  • 关注人气:8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抗战流亡时期的苏州教会学校5几点思考

(2022-09-04 06:44:25)
标签:

文化

苏州教会学校

抗战流亡

几点思考

分类: 学术争鸣

抗战流亡时期的苏州教会学校5

——苏州教会学校研究之八

 

我楚狂人

四、关于教会学校流亡的几点思考

写了上面的文字,我有这样几点思考:

1.教会学校的流亡多了上海租界这一段

我们发现,苏州教会学校流亡的第一站都到了上海租界,而公办学校流亡则基本上就是直接去西南内地。这是一个很鲜明的区别,这实际上还是与教会学校的教会背景有关,认为可以背靠外国势力,获得一时安全。这一时段也有四年左右,也就是1937年——1941年。但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与西方诸国扯破脸,上海租界再不安全。于是苏州流亡上海的教会学校就分道扬镳,有些离沪继续流亡,如东吴大学、萃英中学;有些就委曲求全,如桃坞中学;有些甚至就就地解散了。

这说明,只有自己强才是真的强,靠别人总是虚妄。

2.教会学校流亡说明国难期间还得靠国人自己来顶

在苏州沦陷之后,苏州桃坞中学任职27年的美国校长梅乃魁传教士辞去校长职务,苏州桃坞中学有了首任华人校长。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连在上海的任职53年的圣约翰大学校长卜舫济也辞去了校长职务。昔日顽强抵抗民国政府指令的圣约翰系统,在战争面前放弃了承担责任,做了“逃兵”。这里燕京大学的司徒雷顿很了不起,他没有逃避,拒绝与日寇合作,坐了日本人的牢。直至抗战胜利。

这说明,中国的事情还得中国人自己办,越是危难关头越是如此。

3.教会学校流亡期间的经费更加艰难

根据葛鸿钧先生的回忆,在沪阶段,尚能得到来自教会的经费援助,但是流亡浙赣边界之后基本上就处于弹尽粮绝的困境,萃英中学几乎断粮,得到当地民众的资助才勉强度日。

因为教会学校从法律上讲,是私立学校,是教会资助的私立学校,国家没有拨款的义务。

正如此,东吴大学、之江大学等校的联合办学就没有像西南联大那样坚持下去,根本原因还是经费。

所以,教会学校流亡期间的经费更加艰难。

4.中国人的抗战决心是一致的,教会学校并不例外

中国人抗战的决心是一致的,教会学校并不例外。我们从上文说到东吴大学的事迹就可以知道。在山里流亡的东吴大学、萃英中学,坚信自己会回来的,一定会有胜利的这一天。这种精神可歌可泣。

中国人有这种精神,中国永不会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