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些“司徒雷登”们2海伊士

(2022-08-10 06:29:33)
标签:

文化

苏州教会学校

人物

海伊士

分类: 学术争鸣

那些“司徒雷登”们2

——苏州教会学校研究之四

 

我楚狂人

二、苏州的“司徒雷登”们1

教会学校是很注重树立偶像的,苏州的教会学校或者以创始人命名校名,或者以创始人命名重要建筑。前者有“景海女师”、“振声女校”,后者有东吴大学的林堂、孙堂、葛堂和萃英中学的思海堂、思白堂等等。苏州不乏司徒雷顿式的人物,只是影响力不如罢了。

1.海伊士(1848——1931

江苏省志、苏州市志认为“苏州有普通中学,始于萃英书院”。萃英书院的创始人就是美国传教士海伊士博士。1892年来苏州时44岁,自此一直担任学校校长,即使在学校低潮期合并进三乐湾的“中西学塾”,甚至降级为两级小学也不离不弃。1911年终于争取到了款项,择地三乐湾左近潮州会馆空地建造新校舍,定名萃英中学。1911年,海伊士已经是63岁的老人。学校落成后三年因年老卸任校长,推荐他的助手白本立传教士接任。自己退居教席。70岁离开中国回到美国家乡养老。在华时间26年,任校长23年。

海伊士在苏州的办教育生涯充满艰辛,在学校经过二十年挣扎之后终于存活并走上正常发展道路后,离开了校长位置。我在萃英中学120周年校庆海伊士半身像揭幕时曾经写过小文章《120年一回眸间》,可惜我一下子找不到了。

海伊士的资料并不多,苏州市档案馆有一些。海伊士漂洋过海带来的铜钟还挂在苏州市五中校园。苏州市五中大礼堂,命名为思海堂,1926年落成,现在原样保存完好。

1992年,苏州市五中百年校庆,海伊士博士的孙子孙女来访,还带来了一些很珍贵的照片。我当时刚到五中不久,没有参加接待工作,很可惜没有留下一些宝贵资料。马树楸老师参加了接待,应该留下一些资料吧。

那些“司徒雷登”们2海伊士
海伊士像
那些“司徒雷登”们2海伊士
思海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