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南运河各段概述12吴江段之古桥(頔塘)

(2022-05-28 07:22:41)
标签:

文化

江南运河

吴江段

古桥

禹迹桥南浔双桥

分类: 学术争鸣

江南运河各段概述12

——江南运河之二

 

我楚狂人

二、江南运河吴江段8

5.吴江段古桥2

其二,頔塘的桥。

震泽禹迹桥

頔塘穿震泽镇区,所以当地人又称“頔塘市河”,或者干脆简称“市河”。

禹迹桥位于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宝塔街东慈云寺前,跨頔塘河。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当地人士为纪念大禹治水功绩而建。乾隆四十年(1775年)修,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重建。南北走向,单孔石拱结构,拱券以纵联分节并列法砌筑。桥面宽4.30米,桥全长43.50米,南堍宽6.20米,北堍分设东西两向石级踏跺。跨径10.45米,矢高5.56米。禹迹桥与慈云塔,称为震泽古镇的名片。

禹迹桥顶面石和拱券内龙门石分别雕刻“轮回”、“云龙”图案,东西两向各刻对联一副,东面桥联:“善政惟因,不易大名仍禹迹;隆时特起,重恢古制值尧巡”,西面桥联:“市近湖漘, 骄肩无俟临流唤;地当浙委 绣壤应多题柱才”。桥面石级刻有各类吉祥图案。不远处有慈云古塔,拱形落虹,塔影横斜,构成震泽水乡特有景观。

198671日,禹迹桥被市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由于行政区划变更,20129月调整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江南运河各段概述12吴江段之古桥(頔塘)
禹迹桥,下同。
江南运河各段概述12吴江段之古桥(頔塘)

江南运河各段概述12吴江段之古桥(頔塘)

南浔頔塘古道双桥

頔塘穿南浔古镇镇区,这里人称为頔塘古道。頔塘河上有两座很高的跨河石拱桥,人称頔塘古双桥,名为洪济桥和通津桥,现为浙江省保文物单位。

洪济桥踏步台阶两遍都是33级。洪济桥长28米,宽3.5米,拱矢高7.2米。明万历年间(1573-1619)《湖州府志》已有洪挤桥的记载。洪济桥桥面两侧用条石为护栏,不设望柱,桥顶凿成吴王靠,护栏末端与素面抱鼓石联接。

传说元末张士诚建南浔城的东水城门,南堍通马家巷,为东南面城壕。北堍原有闻涛阁,为南浔十景之一的“东阁临流”。

通津桥,是南浔三大古桥之首,称为“南浔第一桥”。通津桥位于过去南浔镇中心,是十字形水系的交叉点。明清时期,通津桥畔成为繁华的丝市。桥南面有一条小街名叫丝行垛,素以经营蚕丝业著称,曾是历史上“辑里湖丝”的集散中心。

早在道光时,辑里村人温丰在《南得丝市行》中写道:“蚕丝乍罢丝市起,乡人卖丝争赴市。市中人塞不得行,千言万语袭人耳。低率高揭丝市广,沿门决户相接连。喧华鼎费晨午至,骄肩累迹不得前。”清朝邢典写道“万户周遭见,千搜日夜通”。曹仁虎《溥溪竹枝词》也有“听道今年丝价好,通津桥口贩船多”的描述。这就是当时通津桥头、丝行擦一带盛况的反映。

该桥建于宋代(年代己失考),为单孔石拱桥。原名浔溪桥,后改名通津桥,俗称大桥。清嘉庆三年(1798)重建,咸丰五年(1855),七年(1857)整修,同治五年(1866)又修。桥长28米,宽4米,,上下各有踏步33级,拱卷石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法。

19893月被列为湖州市文物保持单位。

江南运河各段概述12吴江段之古桥(頔塘)
頔塘古道双桥,下同。图片来自网络。
江南运河各段概述12吴江段之古桥(頔塘)

江南运河各段概述12吴江段之古桥(頔塘)

江南运河各段概述12吴江段之古桥(頔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