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运河各段概述9吴江段之丝绸文化之震泽

标签:
文化江南运河吴江段丝绸震泽 |
分类: 学术争鸣 |
江南运河各段概述9
——江南运河之二
我楚狂人
二、江南运河吴江段5
4.运河与丝绸文化2
震泽
吴江多大镇,唯震泽最显,与县城松陵敌体。震泽是太湖的古名,以太湖古名名镇,足见震泽在太湖边的重大意义。历史上震泽几度成为县级政区。现在震泽镇隶属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位于吴江区西南部,江浙交界处,北濒太湖,东靠麻漾,南壤铜罗,西与浙江南浔接界。而江南运河支线頔塘穿镇而过,这是一条丝绸运输的黄金水道。
震泽镇先后被评为中国亚麻蚕丝被家纺名镇 、中国蚕丝被之乡 、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镇、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等。2015年4月,震泽镇被列入国家建制镇示范试点地区。2016年10月14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被住房城乡建设部评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2019年10月,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震泽历史悠久,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震泽地处吴、越两国交界处,古称吴头越尾。镇北有一村名“吴越战”,相传吴越两国在此交战而得名(今属庙港民字浜村)。震泽初属吴,后属越。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并入楚。
震泽有全国重点文物师俭堂,是现存的丝绸文化的标本。
师俭堂在宝塔街西段的里仁坊,这是一条濒临頔塘河的老街。“里仁”取《仁语·里仁》语“里仁为美”之意,意思是邻里和睦是美事。里仁坊两端都有高大的风火墙,有拱形“券门”。里仁坊南侧滨河是“水墙门”,这是专用的水码头和仓房,河边有八字河埠,可以停靠船只。这样,与里仁坊形成水陆交通网络,便于货物集散,具有浓郁工商业特色,这与周庄沈厅的格局是一样的。
师俭堂坐北朝南,三面临水。南濒荻塘河,西傍斜桥河,北枕藕河。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大宅。师俭堂占地2500余平方米,面阔五间,六进穿堂式高墙深宅,共有大小房屋147间。集河埠、行栈、商铺、街道、厅堂、内宅、花园、下房于一体,街中建宅,宅内含街,兼具官、儒、商三重使用功能,为近代江南民间建筑所罕见。
师俭堂为震泽徐氏祖产。徐氏自称先祖为西周或春秋时徐(戎)族首领偃王之后,统辖今淮、泗一带。偃王争雄中原失败之后,后族星散江淮各地,其后徐旷于明季自淮渡江入江南,传至徐永昭,开始定居震泽镇。徐氏家族人丁兴旺,英才辈出,成为富户望族,其房产遍布全镇,号称“徐半镇”。徐永昭之孙徐学健为震泽保赤局创始人,收养弃婴,急公好义,兴建义塾,修桥铺路,出粟助赈,善名远扬。
师俭堂是震泽徐氏老宅,由徐汝福在1864年(清同治三年)建成。师俭堂整体布局为三条轴线,中轴线地势从河埠第一进到第六进缓缓抬升,前后高差45厘米,六堵马头墙也一堵高于一堵,暗寓“步步高升”之意。若说厅堂门墙,江南巨宅大同小异,倒是那座“敞厅”有点特色,宽大而敞开,设长条桌两张,显见是收验蚕丝的交易场所,这是其他巨宅见不到的。与之配套的是正房旁边设有更楼这样的防盗设施,巨富之家,防备必然严谨。
师俭堂徐家虽说有渊源传承,但是还是靠着经营“缉里丝”才成为巨富。师俭堂的大堂居然设有收丝的巨大长桌,这实在是在老宅建筑中仅见。
震泽有丝业公学旧址尚存,震泽不但是丝业的集散中心,还是丝业的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