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水知多少——苏州水名考略后记

标签:
文化苏州水名考略后记我与苏州水 |
分类: 苏州夜话 |
苏州水知多少
——苏州水名考略后记
我楚狂人
苏州的湖泊和河道实在是太多了,其名称也是名目繁多,实在是叫人无法一一细说。我们到有些城市,问路当地人。有时候会说“大桥那边”,因为只有一座大桥,不会搞错。但是在苏州,这就是一句笑话,甚至是废话——苏州的大桥太多——因为水太多。至于我着眼的水名“后缀”也没有能够说得尽,如“门”,有些河道的支流被称为“门”,为什么?我还没有认真考证,所以我没有涉及。所以,我的考略缺漏是很多的。如果我还有精力。可能会有一个补遗,看情况吧。
生为苏州人,与水有缘。自小我在胥江边住,是看着胥江上船来船往长大的,后来插队到昆北,这里严格讲属于“阳澄湖淀茆区”,世代受水患之苦,年年“冬闲”是闲不下来的,因为年年冬天要开河治水。我也亲预其役。后来在江苏师院读书,那是在护城河边,河边停靠的木排就是我们晚饭后散步闲聊的佳处。再后来,我去陈墓教书,一晃就是十四年。这里是江南水网深处,出门就要船。我任教的学校在五保湖的小岛“独屿墩”;我的宿舍就在五保湖边文昌阁畔的小楼,夜夜枕涛而眠,朝朝闻渔歌而起。晚岁卜宅石湖之畔,天天看霞飞霞落,云卷云舒。见岸柳绽青而知一年之春,看芦花飞扬而知秋之将至。苏州水伴我一生。
近些年忽然对苏州五花八门的水名发生了兴趣。而且发现苏州人的水名非常“有个性”,往往都带有苏州自己的地方特色,甚至有点随性,如苏州的“泾”未必是指水流走向,苏州的“溪”未必与山有关,苏州的“潭”未必是深水,苏州的“塘”可能就是河道,苏州的“浦”未必是湿地,等等。是不是很有趣?我就是希望把这些“有趣”与同好者分享。
我这项考证似乎进行得晚了一点,我的身体情况已经不容许我四乡游走了,只能坐在电脑边,靠着查资料和整理脑子里的回忆整理文章了。这有点靠不住。查来的资料不是一手资料,往往已经有了别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回忆也靠不住,年深日久,有些记忆已经蒙尘,有些已经有记忆错误,又难以考订。所以本文的谬误之处在所难免。还是那句话,抛砖引玉而已。无非是一个苏州人对故乡苏州的一份情而已。
请方家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