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泾——苏州水名考略之河道篇之四

(2022-05-06 07:13:30)
标签:

文化

苏州水名考略

采香泾等

分类: 苏州夜话

——苏州水名考略之河道篇之四

我楚狂人

二、河道篇

(四)泾

辞书云,“泾”,形声。从水,从巠,巠亦声。“巠”义为“南北向的”、“纵向的(由高向低处的)”。“水”与“巠”联合起来表示“南北流向的水流”、“由高处向低处流的水”。本义:由北向南、由高向低流动的水。特指:泾水。但是,苏州的“泾”似乎并没有这些含义,似乎就是普通河流的意思。苏州多有以“泾”命名的河道,著名的有采香泾、采莲泾、锦帆泾、王江泾、横泾等等

1.采香泾

在苏州灵岩山著名的“望佛来”观景点,可以见到山下有一条笔直的河道,通向胥口,这条河道就是采香泾,俗称“一箭河”。这是苏州人家喻户晓的河流,也有着家喻户晓的故事。

说是吴王夫差宠爱西施,在灵岩山筑馆娃宫。西施爱水,山顶凿玩月池犹有不足,于是夫差在山上射一箭,命人按照箭的方向开凿一条笔直的河道,通往太湖,河上广植莲花,供西施采莲。所以命名为采香泾,俗称一箭河。

泾——苏州水名考略之河道篇之四
灵岩山“望佛来
远望采香泾

2.采莲泾

明代著名诗人高启有五言律诗《采莲泾》,全诗如下:

青房戢多子,采得侬心喜。今夜水风凉,君王宿船里。

行处绿云迷,歌声一道齐。回头调越女,何似若耶溪。

采莲泾,在古城区以南,东西向河道,东起马路港,西入大龙港。清末清旸地成为租界,采莲泾是租界地南沿,名声渐显。根据高启诗,采莲泾得名应该又与西施采莲有关。看来这位施姑娘真的很喜欢采莲,这就是她的思乡情了吧。

3.锦帆泾

锦帆泾,又称锦帆河,苏州子城西城濠,南起道前河,北入干将河。民国年间填没成路,即今锦帆路。因吴王夫差锦帆戏水而而得名。

泾——苏州水名考略之河道篇之四
锦帆路章太炎故居,本图片来自网络。

4.王江泾

王江泾,为江苏省与浙江省的界河,也就是吴江与嘉兴的界河。浙江嘉兴有同名王江泾镇。

根据地方史记载,王江泾镇的前身名为闻川市,北宋时因镇上望族闻人(复姓)家族而得名。

大约在南北宋之际,有王姓、江姓两家大户从北方入迁于此,声望渐渐高过了闻人家族,于是,“王江泾”“王江泾市”的称谓开始出现。与此同时,闻人家族为保持家族的名望与地位,从运河之东迁往运河之西,在今王江泾集镇市河旁侧、靠近市河与运河交汇处的地方开设店铺——此地至今还被称作闻店铺。南宋隆兴前后,闻人茂德出资建造了一座石桥,时称闻店桥(后讹称“面店桥”)。不知什么原因,随着闻人家族的西迁和王氏、江氏家族的外迁,王江泾市也逐渐由运河之东转向了运河之西,莫家村一带的村市则逐步走向了衰弱,直至最后退出历史舞台。明末清初诗人蒋之翘在《闻川怀古·旧闻川市》中写道:“接战港口春草萋,莫家村树有鸟啼。岂知前代肩摩处,此日繁华让水西。”清代诗人王明福和诗道:“村廛移后草萋萋,野径无人鸟自啼。共爱鱼虾贪近市,桥东不住住桥西。”清代计楠《桑梓吟·闻川市》也写道:“自昔肩摩地,塘西宋代迁。荒村存野店,茅屋散炊烟。鸡犬余今日,鱼虾非往年。夕阳芳草外,犹忆旧闻川。”又《桑梓吟·咏闻店》:“邮亭烟柳外,野店尚传名。种树书香市,留宾菽乳羹。石桥新雨涨,坊表暮云平。记载征禾录,门楣自昔清。”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当地人发音时不分“王”“黄”,所以有的史料上也把“王江泾”写作“黄江泾”,如明代正德年间史鉴(字明古,号西村)、嘉靖年间沈谧(字靖夫,别号云石、石云)的文集中便俱作“黄江泾”。

这样看来,王江泾是因为集镇的命名而得名的。王江是两大姓。

5.横泾

横泾,当地人称横泾塘河又称横金塘,长10余千米,清《横金志》称,其水之来源有三处,“其南曰黄洋湾,其西南曰大缺口,其西曰篁墅港,皆受太湖之水储于黄垆港口,由采莲泾达浦庄迤东过横金镇,又东至犁尖嘴出白洋湾,统谓之横金塘”。流经境内长4.4千米,皆称苏(州)东(山)河,其中黄洋湾、大缺口、篁墅港、采莲泾(案,这条采莲泾不是城南边的采莲泾,同名。河边有采莲村,较大较热闹的大村)均在今渡村镇域内。

横泾镇(现横泾街道)因横泾塘河而得名。横泾、斜塘之类命名没有什么深意,无非就是一个河道走向而已。

苏州的“泾”太多太多,就先说这些了。

泾——苏州水名考略之河道篇之四
横泾,下同。
泾——苏州水名考略之河道篇之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