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2东江吴淞江

标签:
文化苏州水名考略河道东江吴淞江 |
分类: 苏州夜话 |
江2
——苏州水名考略河道篇之一
我楚狂人
二、河流篇
(一)江2
2.东江
传说大禹治理太湖,开“三江”,即东江、吴淞江和娄江,这是古来太湖的三大泄洪通道。也就是《尚书禹贡》所说的“三江既入,震泽底定”。与这三大泄洪通道相伴的是太湖东侧众多的河荡,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江南水乡风貌。
古东江,现在已经无存,甚至连相关资料也没有记载。今年许多浙江嘉兴平湖的地方史爱好者认为,古东江从太湖南部出湖,经浙江嘉兴在平湖出海。所以东江不能算是苏州地区的河道,但是这是太湖的主要出海河道之一,所以记载于此。古东江在8世纪湮没,此后再没有疏浚的举措。近年,平湖有重开东江的倡议,我想,与古东江已经没有多少关系了。毕竟东江少有确切资料记载。
东江,或因东行而得名。没有资料佐证。
3.吴淞江
吴淞江,古称松江或吴江、亦名松陵江、笠泽江,发源于苏州市吴江区松陵镇以南太湖瓜泾口,由西向东,穿过江南运河,在今上海市黄浦公园北侧外白渡桥以东汇入黄浦江。由于吴淞江与中国第一大都市上海的密切关系,吴淞江也就成了太湖泄洪通道中最著名的一条河流。
吴淞江当因发源于吴江,这一带又古称“淞泽”,因而得名。
吴淞江原为长江入海前最后一条支流,长江入海口也被称作“吴淞口”。明代“黄浦夺淞”以后吴淞江成为黄浦的支流,但长江入海口仍被叫作吴淞口。
吴淞江流经吴江、苏州、昆山、嘉定、青浦以及上海市区。以北新泾为界,吴淞江上游被老百姓称为吴淞江,而北新泾以东为吴淞江下游,进入上海市区后上海人称之苏州河。吴淞江的别称“松江”是今上海地区古代行政建置“松江府”的命名来源,苏州河催生了几乎大半个古代上海,后又用100年时间成为搭建国际大都市上海的水域框架。吴淞江下游近海处被称为“沪渎”,是上海市简称的命名来源。
吴淞江是吴地重要的航运枢纽。吴淞江全长125公里,上海境内54公里,平均河宽约40至50米,总流域面积为855平方公里。
从11世纪开始,吴淞江也快速淤浅缩狭。上游来水汇入太湖以后,经湖东洼地弥漫盈溢分流各港浦注入长江。明永乐元年(1403年),夏原吉治水,在上海县东开范家浜,上接黄浦江,下通长江。不到半个世纪,黄浦江冲成深广大河,成为太湖下游排水的主要出路,吴淞江淤塞为黄浦江支流。1958年,开挖太浦河,上接太湖,下接黄浦江。黄浦江在米市渡以上有三支,北为斜塘、泖河、拦路港,与淀山湖相通;中为园泄泾,上接俞汇塘;南为泖港,承杭嘉湖来水。米市渡以下至吴淞,长113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