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我楚狂人
我楚狂人
博客十周年地图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28361积分
  • 博客访问:144,794
  • 关注人气:899
  • 获赠金笔:353
  • 赠出金笔:0
  • 荣誉徽章:元老博主图片博主私密博文现有金笔1支
正文 字体大小:

科举的影响3国际影响

(2022-03-29 07:25:02)
标签:

文化

科举

科举的影响

国际影响

分类: 学术争鸣

科举的影响3

——科举偶谈之九

 

我楚狂人

三、国际影响

刘海峰说: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来说 , 科举制可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任继愈说:我们应该学习过去科举的的方式来改革中国的教育。科举的内容跟着时代变的。明朝开始,朱元璋开始用八股文考试,内容比较陈腐的,但陈腐的并不是科举这个制度。这个制度很先进的,英国的文官制度,在世界上有名的,很先进的,英国人自己说,我是跟中国的科举学来的,引进来的。书上明明白白说的,美国就学英国。

中国科考制度对欧美国家也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历史学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兼职教授倪方六表示,早在100年前,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即点破了——现在各国的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中国学的。孙中山说的这话是有根据的,并非臆断。

14世纪,欧洲来华人士便将中国通过科举,即统一考试的选拔人才模式,向本国做了详细介绍和推荐。其中,英国人对此最有兴趣,“英国当时的学术界和开明官员,力主仿效中国文官取士手段,机会均等,公开考试。1853年,英国王室任命查理·特罗维廉和斯坦福·诺斯科特两位爵士,负责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和方案草拟。后他们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报告中的主要观点就是建议学习、实行中国的科举制度,通过公开、竞争性的考试手段来招聘官员。”

据倪方六介绍,两位爵士的报告被英国国会采纳。此后、法国、美国等许多欧美国家都把中国的考试制度“拿了过去”。“欧美人认为,科举比当时他们‘领导说了算’、‘世袭’等用人模式先进、公平,中国的科举优点多多,至少使官员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可以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官员。”“西方当时有人惊叹,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一项伟大的制度。”倪方六表示,他们认为这一制度应该与中国古人发明“四大发明”一样,是重要的发明创造,影响了全球的用人观,直至目前,还有今后。

欧美人把科举这一由中国人发明的选拔人才方式进行了改造,使之成为让中国这位发明者反过头来要学习、“取经”的考试模式。西方结合当时的工业革命和民主、人权的需要,考试内容丰富而又科学,智力水平、知识结构、实用技能、心理素质,统统纳入考试的内容。除了笔试方式,欧美“科举”中最重要的是口试和面试制度的确立,比中国的“殿试”,由皇帝一人御笔钦点手段,更为完善和科学。欧美的“科举”,即便顺利通过了,也未必就能如中国的学子(举人)一样,立即可以获得官职和荣耀,戴红花骑大马,还得实习和试用,至少半年以后才能正式上岗“当官”。

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历史上中国周边一些国家除了有学子赴中国参加科举考试外,也在本国设立科举制度。

越南

越南的科举制度,始自于熙宁八年(1075年),至启定4年(1919年)止,是全世界科举制度最晚废除的国家。

越南的科举制,最早始于李朝的仁宗太宁元年(1075年),但李朝的科举制一共只举行四次,人数也较少,未产生较大影响。

其后陈朝太宗建中八年(1232年)时,再度实行科举,其施行方式,是设立太学,由太学生参与考试,来取得进士资格。其后为了扩大科举取士,陈朝睿宗于隆庆二年(1314年)正式创立进士科,让更多的人能参与进士考试。

黎朝时,进一步模仿中国明清的科举制度。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曾允许安南、高丽、占城士人在本国乡试通过之后,到南京参加会试,之后绍成元年(1401年),又一度将安南收入版图,这些都促成中国科举制对其后的黎朝越南重大的影响,包括乡试、会试、殿试三级的考试方式,以及黎朝裕宗(1705-1729)时设立武举。其后阮朝的明命十年(1832年)进一步引进八股文为主要的考试内容,此外,黎朝和阮朝都有成立与明清时贡院类似的专门考试场所。

朝鲜

朝鲜的科举制度始于高丽时代光宗九年(958年),然而到朝鲜王朝时期才正式实施。至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止,科举制在韩国历史上存在了936年。 [61]  高丽王朝的科举制度是融会了唐、五代、宋、元等诸朝的科举制度而成。高丽科举制度有礼部三场试、三条烛试(夜试),试期在春三月(春试),主试机关在礼部,科目有进士、明法、明书、明算、三礼、三传、宾贡、咒噤等科,进士科分甲、乙第,重诗赋,明经有帖经、墨义,考试用糊名法等等;有武学及武举、贡举人的乡饮酒礼、拜谒文庙之礼等;有乡试、会试、殿试三阶考试的成立等;三年一开科,进士科及第除官地位较高。高丽独创科目中的卜业、地理业、何论业、政要业等,高丽还独创了考试过程中的国子监试,以及僧科。

朝鲜李朝时期的科举制度分为大科(文科、武科等)及杂科(易学科、医科、阴阳科、律科),朝鲜王朝的统治阶级是“两班”,即文班和武班的大臣。大科考试是成为两班文武的必由之路,名义上平民也可以参加,但事实上主要被两班子弟垄断。

每三年举行一次“式年试”属于“大比之科”,录取人数一开始是和高丽朝一样,为三十三名,后期式年试录取人数常达四十至五十名。此外还举行各种不定期“别试”,相当于中国明清时期的恩科考试,每当皇帝登基、行幸、万寿、太妃附太庙称庆,册封世子、世子行冠礼、世子入学称庆等庆典时都会举行,而且每十年会开一次“重试”,允许现任官员赴考。不定期有国王亲临考场的“亲临试”,该试再分成成均馆儒生参加的“谒圣试”和在昌庆宫举行的由官员参加的“春塘大试”。这些别试的科目少则录取三名,最多时录取四十名以上,通常录取十多名。这样,朝鲜的进士人数大大多于中国的进士人数。

杂科则没有规定的阶层,从贱民到贵族都可以参加,若贱民、白丁、良民,则被授与官职并升为中人阶级,因此贱民男子,尤其是两班贵族之贱妾(贱民出身之妾)所生、根据从母法继承母亲贱民身份的庶子,由于有机会接受比一般贱民较为良好的教育,往往以考取杂科空缺为目标,摆脱贱民身份。少数表现极为优秀的更可成为两班,例如宣祖至光海君时期的医官许浚,本是两班贱妾所生之庶子,为贱民出身,后来考医科成为医官,由于表现杰出而受赐扈圣功臣三位,晋身两班行列。杂科中的医科考试会在首都汉阳举行,一般每五年一次,目的是要补充内医院的大夫空缺,假如五年内没有空缺,便不会举行。医科考有关“内景”(内科)、“外形”(外科)、“杂病”、“汤液”(药学)、“针灸”等五科的知识。

日本

日本在89世纪时开始仿照唐朝的科举制度举办贡举,701年的《大宝律令》颁布后,贡举制度确立,分为秀才、明经、进士、明法、医、针等科,其中以秀才科为盛。贡举考试由掌管考察和任命官吏之职的式部省直接主持,每年一度,在十月、十一月间进行。考试的学生分为贡人和举人两种,由地方诸国贡送来参加科考的学生称为贡人,依据天皇临时制举(依临时需要而特别招收人才)或由大学寮经过寮试而来参加科考的学生称为举人。

然而,由于日本正处于贵族势力上升的时期。具有平等精神的科举制度与贵族传统存在巨大冲突,因而难以在日本生根。由于贵族干政、学官世袭,到10世纪以后,日本进士科已经废绝,日本科举基本上为贵族所把持,并且也不是依据才学高下,而是以资历名望,致使日本科举日渐流于形式化和世袭化。到十五、十六世纪时,只剩下形式上的方略式。江户时代贡举已经绝迹。

总之科举制度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还是很深远的。

 科举的影响3国际影响


科举的影响3国际影响

科举的影响3国际影响

 

阅读(2108) 收藏(1)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