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吴郡图经续记》1——话说苏州之四
(2021-05-21 07:09:24)
标签:
文化话说苏州地方志《吴郡图经续记》朱长文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话说《吴郡图经续记》1
——话说苏州之四
我楚狂人
苏州的地方志,有一部著作很重要,但是恰恰容易被后人忽视,那就是北宋仁宗时期的苏州本地学者朱长文的《吴郡图经续记》。被忽视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图经”这个名称,因为现在的人已经不熟悉这个名词了。
图经,是指附有图画、地图的书籍或地理志。以图为主或图文并重记述地方情况的专门著作也可称作图经。又称图志、图记。是中国方志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编纂形式。它最早出现于东汉,一度很盛行。至南宋逐渐被现行模式的方志所取代。据考,南宋之前图经以全帙而存者只朱长文的《吴郡图经续记》一种。
“图经”的“图”是指一个行政区划的疆域图、沿革图、山川图、名胜图、寺观图、宫衙图、关隘图、海防图等;“经”是对图的文字说明,包括境界、道里、户口、出产、风俗、职官等情况。它由地记发展而来,内容比地记完备得多。
现知图经以东汉的《巴郡图经》为最早。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各地逐步纂修图经;隋、唐、北宋时期,图经最为发达,成为当时方志的通称。现存最早的图经是《沙州都督府图经》(简称《沙州图经》)(残卷,见图)和《西州图经》(残卷),两书大约都成于 8世纪中叶,体例已接近宋以后的方志,现均只见经不见图。唐代有些志书开始向图少文多的趋势发展,如卢求纂的《成都记》(5卷,855年)(原书已佚)。南宋时,图便退居于附录地位,图经向方志过渡。元代编修简易图经一度较为普遍。明代间有以图经为名的志书,清代及以后以图经命名的志书极少。
一、朱长文
《吴郡图经续记》的作者朱长文(1039—1098)北宋书学理论家。字伯原,号乐圃、潜溪隐夫,苏州吴人(今江苏苏州)。生于宋仁宗康定二年,卒于哲宗元符三年,年六十岁。嘉祐四年进士,以病足不肯试,筑室乐圃坊,著书阅古,吴人敬其贤,士大夫过者,以不到乐圃为憾,遂名动京师。元祐中(1089),以苏轼荐,充本州教授,召为太常博士,迁秘书省正字、枢密院编修。
长文著述甚富,本有乐圃集一百卷,南渡后,尽毁于兵火。今存乐圃余稿八卷,及吴郡图经续记、墨池编、琴史,并传于世,均著录《四库总目》。长于书法理论,所编著《墨池编》、《续书断》等,颇为世重。
《吴郡图经续记》系朱长文致仕返里之后所编,时当元丰七年。关于此书编纂缘起,据朱氏自称“方志之学,先儒所重”,自汉代以来,有朱赣条记风俗,顾野王记叙舆地,贾耽载录十道等,皆“称于前史”,而“城邑有迁改,政事有损益,户口有登降,不可以不察也”,由是而萌独力撰志之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