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流人刍议9流人的活动自由度2
(2021-04-29 07:33:16)
标签:
文化清史札记东北流人流人的活动自由度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东北流人刍议9
——清史札记补遗之二
我楚狂人
二、东北流人流放情况概述6
(二)流人在流放地得到的待遇3
2.流人的活动自由度2
清初,流放到宁古塔的人可谓九死一生,悲哀绝伦,“土庶徙兹土者,数十年间,殆不可以数计,生杂牛马为奴,死与山魈野鬼同澌灭”。善于经济方面的杨越处境相对好一些,日子长了也有所积蓄,他对苦难流人竭力资助。如以庄氏《明史狱》牵连遣戍的苏州书贾朱方初、明黔国公沐天波之子沐忠祯、抗清明吏朱大典之孙妇刘振英、河南诸生李天然、湖广卫守备王某等,都先后得到杨越的钱物资助。在宁古塔生活三十载,杨越始终以助人为己任,还曾几次出银拯救贫家女奴赎身自由。
杨越在宁古塔倡导“以不与为耻”的新风尚。满汉人都敬重爱戴他,不仅“服其才”,而且“莫不敬之、亲之”,尊敬地称他“杨玛发”(“玛发”在满语意为长者或爷爷之意)。史料评价他为“流徙期间,慷慨尚义,扶危济难,意不衰。”
在当时,除极少数有名气、有才华、学识出众或社会地位特殊的流人,能得到宁古塔将军的照顾外,大多数的流人处境是艰难、悲苦的。为了摆脱悲惨,保全性命,一些人就冒险选择了去逃生。《清圣祖实录》记载:“宁古塔等处发遣人犯,逃者甚众。”杨越为了能救李兼汝,曾想尽心计。《东北流人史》记有,“乃以大瓮覆牛车,而匿甲瓮中,令仆御以出。”就是在牛车上装一个大瓮罐,让李兼汝藏在里面,而且杨越还亲自护送到扬子河口,放出李兼汝,挥泪而别。
年复一年,杨越思乡之情萦绕于怀。康熙二十六年8月(1687),吴江人周杲在宁古塔为杨越夫妇画像,杨越附诗道:“卧龙山畔镜湖湄,梦见乡关觉后悲。谁道完颜城上月,年年犹得照齐眉?感慨当年万事违,白头异域料难归。谁将一幅衰容寄,看得双双是也非?天南地北总为家,鹤发松年未可夸。只有生平堪自问,不劳腰扇向人遮。”杨越晚年时,儿子杨宾来到宁古塔省亲,给寂寞中的他带来了难得的乐趣。
康熙三十年12月(1691),杨越病逝在宁古塔,终年七十岁。清廷规定,流人死于戍所者,不得返葬,其家属亦不得返回原籍。杨宾为谋求杨越返葬四处奔波。他来到京城跪在刑、兵二部衙门泣诉陈请达455天,加之“执贽索公(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之门,乃准例返葬。”于是,杨宾的弟弟得以陪奉母亲扶父柩归葬故乡。他们离开宁古塔时,当地人“土汉送者,哭声填路,”“其人设鱿飧以祭”,“如送亲焉”,甚至许多年后还“悲思之”。
杨越后来营葬于苏州,葬于长洲团山,清初著名文人姜宸英为其撰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