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戏剧概述5清代雅部
(2021-03-15 07:30:00)
标签:
文化清史札记清代戏剧清代雅部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清代戏剧概述5
——清史札记之四十八
我楚狂人
三、雅部和花部3
(一)清代雅部
清代雅部的走势形如过山车,清代初期雅部承接明代的强势,一路高走,趋向巅峰。但是在康熙时期出现了巅峰之作《桃花扇》和《长生殿》之后,至乾隆中期盛极而衰,渐渐进入低迷状态。这一低迷竟至近两百年,直到解放后新编昆剧《十五贯》的出现,才逐步扭转颓势,逐步重新走向辉煌。
我一直怀疑,为什么偏偏在乾隆时期出现了雅部的这一转折点?这里有没有什么深层的原因?我始终不相信这仅仅是如一些文史专家认为的源于乾隆的个人喜好,造成了中国戏剧历史的两百年的变局。
我思考的结果,这是与乾隆的文字狱政策是一脉相承的,实际上乾隆就是在利用“花部”打压“雅部”。乾隆做到了,成功了。
造成乾隆处心积虑打压雅部的直接原因,正是因为清代初期出现的雅部的两大杰作《桃花扇》和《长生殿》。
《桃花扇》的创作动机,据孔尚任自己说,他早就有过把南朝遗事形诸笔墨的想法。“予未仕时,每拟作此传奇,恐闻见未广,有乖信史,寤歌之余,仅画其轮廓,实未饰其藻采也。”出仕后,经过十余年的辗转奔波,返京多暇,“乃挑灯填词”,终于完成了这部作品。
《桃花扇》的这种赤裸裸的故国之思,在清代政局未稳的康熙朝很是犯忌的,于是孔尚任被罢官了。但是由于孔尚任是孔门嫡系的特殊身份,孔尚任没有受到进一步打击,作品《桃花扇》也没有禁毁。所以,《桃花扇》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乾隆朝。偏偏康熙朝同时又出现了《长生殿》。
洪昇创作《长生殿》历经十年,三易其稿,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问世后引起社会轰动。次年因在孝懿皇后忌日演出《长生殿》,洪昇被劾下狱,革去太学生籍,从此窘困终生。这两部杰作,风靡一时,承载着明代以来的文化传承,这必然引起满清王朝的不安。
雅部,说到底就是汉民族的主流思想的载体,一贯重视文化统治的乾隆试图寻找一种载体,来对抗雅部,来建立“清朝的文化”,从而全面取代“明朝的文化”。他选择的载体就是花部,具体说起来就是京剧。“四大徽班”进京的深层原因就在这里。
雅部在乾隆朝开始衰微,就是清代文化政策的结果,正如汉传佛教的衰微。说到底,清代产生的文化剧变是清政权政治干预的结果,这根本不是所谓“个人喜好”的问题,而是政治。
当然,雅部的生命力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强,尽管被世俗冷落,在文人雅士中从来没有中断对雅部的迷醉。清后期直至民国年间,文人雅士对昆曲痴迷的一直不乏其人,而苏州的民国名媛“张氏四姐妹”就是其中的著名例子。而苏州的昆剧传习所则是昆曲复兴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