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清史札记清代戏剧概述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清代戏剧概述1
——清史札记之四十八
我楚狂人
写这篇文章之前,先声明一下,我对戏剧的研究远不如对诗歌、散文、小说的研究,所以,如果在下文中如果出现谬误,甚至说了一些外行话,请行家指正。好在我有戏剧专家的朋友,可以教我。
中国的戏剧起于何时?我以为可以从广义的和狭义的两个角度来看。从广义的来看,人类最早的具有表演意义的舞蹈、说唱活动都可以看做是戏剧的雏形,如傩。
傩(nuó)又称跳傩、傩舞、傩戏,是汉族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表演。在长江以南广泛的地区流行,如江西南丰、福建邵武、四川、甘肃、贵州、安徽贵池以及湖南、湖北西部山区等地。戴柳木面具的演员扮演传说中的驱除瘟疫的神──傩神,用反复的、大幅度的程式舞蹈动作表演,多在固定的节日演出。极具原始舞蹈风格。
其实,我们如果仔细阅读屈原的《九歌》就会发现,这是祭神的歌词,而歌词的内容很大程度就是这种祭神表演活动的描述。这种表演,比起一般意义的傩,具有更强的情节性。
先秦时期,已经有了“优”的产生,可以看做是狭义的戏剧的起源。著名的楚国优孟扮演孙叔敖的历史故事,证明“优”已经活跃在当时上流社会。秦青和薛谭的故事证明当时的表演已经很讲究技艺。此后,历史的记载常常会留下“戏剧”的痕迹:汉武帝时代的歌者李延年靠着表演进入宫廷,还把妹妹送上了贵妃的高位;汉末祢衡击鼓骂曹,是以表演场装疯卖傻;被后世尊为中国戏剧祖师爷的唐明皇的趣闻轶事就不用多说了,他与杨贵妃是表演伴侣;后唐庄宗醉心粉墨登场,艺名“李天下”,挨了巴掌还笑嘻嘻,可见痴迷……这些,或许都是中国戏剧成长路上的足迹。
今天的戏剧史家认为,我国的戏剧成熟于宋元,此后经历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地方戏及近现代戏曲几个阶段,发展至今。
清代戏剧是中国戏剧发展史上的重要环节,在这一阶段,昆曲发展到极盛,又由盛转衰。地方戏高度发展,出现了京剧由地方进入宫廷,甚至今天被许多人尊为“国剧”。这是一个转变的时代。
清代出现了吴伟业、尤桐、李玉、李渔、洪升、孔尚任、唐英、蒋士铨、杨潮观、沈起凤、许善长等优秀的作家,创作了《清忠谱》、《风筝误》、《长生殿》、《桃花扇》等优秀的戏曲作品。这是一个丰收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