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牛年说牛孺子牛 |
分类: 谈天说地 |
孺子牛
——牛年说牛之九
我楚狂人
鲁迅有两句脍炙人口的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于是乎,“孺子牛”这个词也就被“普及”了。
那么何谓“孺子牛”?毛泽东主席的解释是“人民大众的牛”,这是主席的理解,当然不是辞书的解释。
辞书云:“孺子牛”出自《左传·哀公六年》中记载的一个典故,原意是表示父母对子女的过分疼爱。《左传·哀公六年》:齐景公有个庶子名叫荼,齐景公非常疼爱他。有一次齐景公和荼在一起嬉戏,齐景公作为一国之君竟然口里衔根绳子,让荼牵着走。不料,儿子不小心跌倒,把齐景公的牙齿拉折了。齐景公临死前遗命立荼为国君。景公死后,陈僖子要立公子阳生。齐景公的大臣鲍牧对陈僖子说:"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 所以,那时"孺子牛"的原意是表示父母对子女的过分疼爱。
齐景公算得上是一代雄主,齐景公(?~公元前490年),姜姓,吕氏,名杵臼,齐灵公之子,齐庄公之弟,春秋时期齐国君主。他的大臣中早期的相国有崔杼庆封,后有相国晏婴、司马穰苴以及梁丘据等人。
齐景公既有治国的雄心壮志,又贪图享乐。这是继承了齐桓公的衣钵。因此他的身边就必有不同的两批大臣,一批是治国之臣,一批是乐身之臣,这与齐桓公也一样。齐景公在位58年,国内治安相对稳定,然因无有嫡子,身后诸子展开了激烈的王位之争。这或许就是“孺子牛”的后果。
自古以来,溺爱子女者多有之,齐景公只是很寻常的一例。如果不是身后齐国陷入动乱,他甘为“孺子牛”也就不会被后人讥诮。但是过度溺爱确实不好。
鲁迅是一个善于典故翻新的文学大家,他当年的“孺子牛”也是有感而发,实际上指自己对一些文学青年过度溺爱,如萧红,如高长虹。有人记载,高长虹可以躺在鲁迅家床上,让鲁迅提着靴子帮他上街补靴子。但是,这个高长虹后来却是攻击鲁迅的活跃分子。有人说,鲁迅的新编历史小说《射日》中,躲在暗处射冷箭的后羿的叛徒逢蒙,影射的就是高长虹。
过度溺爱总是不好。我倒是喜欢主席的解释——做人民大众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