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小说概述47《镜花缘》2
(2021-01-26 08:00:32)
标签:
文化清史札记清代小说嘉道咸同时期《镜花缘》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清代小说概述47
——清史札记之四十七
我楚狂人
二、清代小说的主要成就43
(三)嘉道咸同时期的主要成就2
1.本阶段最重要的著作《镜花缘》2
在这个时期中,最重要的作品要算《镜花缘》。它有作者卖弄学识的一面,类似于前一时期的《野叟曝言》。但它的成就大大地超过了《野叟曝言》。它表现了乌托邦式的理想,特别是表现了尊重妇女地位的民主思想。它发展了讽刺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对幻想中的海外世界的描绘,来暴露和讽刺现实生活中的事物。
《镜花缘》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创作的长篇小说。李汝珍(1763-1830年)清代小说家,字松石,江苏海州(今属连云港市)人。少年时师从凌廷堪(约17551809)学习古代礼制、乐律、历算、疆域沿革,李汝珍对疆域沿革特别感兴趣。由于李汝珍对八股文不屑,导致他终生不达,最大的官做过河南县丞,但他学问渊博,并精通音韵,青少年时代就有著作《李氏音鉴》问世。他一生生性耿直,不阿权贵,不善钻营,始终没有谋到像样的官职。中年以后,他感到谋官无望,潜心钻研学问。自1795年起到1815年,用二十年时间写成《镜花缘》一书。
我以为,《镜花缘》的缘起或许在于武则天的一首诗。
《腊日宣诏幸上苑 ,催花诗》
唐代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民间就此传说百花连夜开放,唯有牡丹傲不从命,被武则天罚“火炙”之刑——中药丹皮的来历;又逐出长安,到洛阳——所以洛阳牡丹甲天下。
《镜花缘》前后两半很像两个小说,相比之下,似乎前半更吸引人。
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史。写来陆离光怪,明显看得出取材于《山海经》。但是,更多的则是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君子国的谦让,淑士国的迂腐,无肠国的阶级压迫,都有很强的影射作用。但是作者不免卖弄才学的毛病,如岐舌国的音韵正式卖弄自己的特长。
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突出表现了女子的才华,这在当时无疑是具有先进性的。
《镜花缘》采用了《山海经》中的《海外西经》、《大荒西经》的一些材料,经过作者的再创造,凭借他丰富的想象、幽默的笔调,运用夸张、隐喻、反衬等手法,创造出了结构独特、思想新颖的长篇小说。书中写了君子国、女儿国、无肠国、犬封国、聂耳国、玄股国等等这些国家,或是以人们形体的奇异,或是以人们生活方式的奇异,或是以人们特有的才学技能,或是以地方风土的特点,或是以地方特有的古迹文物,从各方面表现出作者极力扩张古人的幻想,要向中国之外发现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人们的愿望。在《镜花缘》文本的表层展示的是虚幻浪漫静谧的万般世相,而其深处却一度奔突、冲撞着由生命的热爱、执着与死亡的敬畏、疑惑的巨大张力支撑起的深沉悲痛的宇宙意识,这种对人类生存根本性问题的追问才是小说最具魅力的部分。
通过对于《镜花缘》中几十个国家的叙述,包括了正面的议论和侧面的讽刺,不难看出,它所主张的和反对的,主要有这样一些:第一,它主张男女平等。它要求女子也应自幼读书,和男子同样参加考试。它反对男子对女子的压迫,尤其是对于缠足、穿耳这些摧残人类肢体的行为,表示愤怒的抗议。胡适称颂说:“这种制度便是李汝珍对于妇女问题的总解决。”
李汝珍虽然是一个进步的思想家、文学家,但仍未能彻底摆脱旧意识的羁绊。或因时代的局限,或因保留陈腐的封建意识,李汝珍的国仍存在一定落后思想,他在提出主张和批评时,就有许多拘迂而不彻底的地方,甚至有企图用复古来代替改革的地方。
胡适:李汝珍所见的是几千年来忽略了的妇女问题。他是中国最早提出这个妇女问题的人,他的《镜花缘》是一部讨论妇女问题的小说。他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男女应该受平等的待遇,平等的教育,平等的选举制度。
我们先要指出,李汝珍是一个留心社会问题的人。这部《镜花缘》的结构,很有点像司威夫特的《海外轩渠录》(今译《格列佛游记》),是要想借一些想象出来的‘海外奇谈’来讥评中国的不良社会习惯的。
对此两节,这两项都是妇女问题的重要部分;我们在这里已可看出李汝珍对于妇女问题的热心了……李汝珍对于女子问题,若单有君子国那样干燥枯寂的讨论,就不能算是一个文学家了”。胡适认为,《镜花缘》里最精彩的部分是女儿国的这一段。这大段的宗旨只是“要用文学的技术,诙谐的风味,极力描写女子所受的不平等的,残酷的,不人道的待遇”。甚至说:这个女儿国是李汝珍理想中给世间女子出气伸冤的乌托邦。
鲁迅:论学说艺,数典谈经,连篇累牍而不能自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