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小说概述46《镜花缘》
(2021-01-25 08:08:58)
标签:
文化清史札记清代小说嘉道咸同时期《镜花缘》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清代小说概述46
——清史札记之四十七
我楚狂人
二、清代小说的主要成就42
(三)嘉道咸同时期1
嘉庆、道光、咸丰、同治时期的小说,进入了创作的衰微时期。主要表现为:没有创作出伟大的撼动人心的杰作,作品在思想和艺术上大多肤浅、平庸的作品;体裁不够多样化,题材大体上局限在前人的范围内,新意极少;作品的内容较少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现实。在小说刊印和流传上,往往形式比较粗糙,甚至不堪卒读,这自然也是小说创作不景气的间接反映。
1.本阶段最重要的著作《镜花缘》1
在这个时期中,最重要的作品要算《镜花缘》。它有作者卖弄学识的一面,类似于前一时期的《野叟曝言》。但它的成就大大地超过了《野叟曝言》。它表现了乌托邦式的理想,特别是表现了尊重妇女地位的民主思想。它发展了讽刺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对幻想中的海外世界的描绘,来暴露和讽刺现实生活中的事物。
《镜花缘》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创作的长篇小说。李汝珍(1763-1830年)清代小说家,字松石,江苏海州(今属连云港市)人。少年时师从凌廷堪(约17551809)学习古代礼制、乐律、历算、疆域沿革,李汝珍对疆域沿革特别感兴趣。由于李汝珍对八股文不屑,导致他终生不达,最大的官做过河南县丞,但他学问渊博,并精通音韵,青少年时代就有著作《李氏音鉴》问世。他一生生性耿直,不阿权贵,不善钻营,始终没有谋到像样的官职。中年以后,他感到谋官无望,潜心钻研学问。自1795年起到1815年,用二十年时间写成《镜花缘》一书。
我以为,《镜花缘》的缘起或许在于武则天的一首诗。
《腊日宣诏幸上苑 ,催花诗》
唐代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民间就此传说百花连夜开放,唯有牡丹傲不从命,被武则天罚“火炙”之刑——中药丹皮的来历;又逐出长安,到洛阳——所以洛阳牡丹甲天下。
《镜花缘》前后两半很像两个小说,相比之下,似乎前半更吸引人。
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史。写来陆离光怪,明显看得出取材于《山海经》。但是,更多的则是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君子国的谦让,淑士国的迂腐,无肠国的阶级压迫,都有很强的影射作用。但是作者不免卖弄才学的毛病,如岐舌国的音韵正式卖弄自己的特长。
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突出表现了女子的才华,这在当时无疑是具有先进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