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小说概述25《子不语》(一名《新齐谐》)2
(2021-01-04 07:47:48)
标签:
文化清代小说雍正乾隆时期《子不语》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清代小说概述25
——清史札记之四十七
我楚狂人
(二)雍正乾隆时期的主要成就2
1.《聊斋志异》影响下的文言短篇小说的繁荣2
《子不语》(一名《新齐谐》)2
在《子不语》中,袁枚还以辛辣的笔调对人情势利、道德沦丧等社会恶习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和嘲笑。如《地藏王接客》着意刻绘人情冷暖;《鬼借官街嫁女》描写鬼嫁女儿时求借阳间同姓之官衔封纸以装饰门面的可笑举动,并在篇末以感慨的言语一针见血地直刺世风的爱慕虚荣和趋炎附势:“鬼亦如人间爱体面而荣势利,异哉!”再如《风水客》言迷信荒唐,《科场二则》写考官昏庸,《狐道学》斥理学虚伪,《鬼宝塔》讥世态炎凉,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奇形怪状。还有《奇骗》、《骗人参》、《偷靴》、《偷墙》等篇章,揭露了形形色色的骗子、骗局与骗术,道尽了当时阴暗险恶、尔虞我诈的世情人心。
袁枚对敢于冲破封建礼教束缚大胆向异性表露爱情的女子抱着赞赏的态度,同时对青楼卖笑的妓女充满了同情和怜悯。如《赑贝精》描写了一女妖与华生一见钟情,深夜幽会,虽屡经磨难但两情难绝的动人故事;《紫姑神》叙述了一神女下凡私奔,与尤琛共结伉俪并再生姻缘重续的爱情喜剧。《平阳令》写平阳县令朱铄以种种惨无人道的手段摧残凌辱妓女,最后遭鬼神报复,误杀妻妾子女,自己也被活活气死。以如此结局斥责和警告那些道貌岸然却心地肮脏的“正人君子”,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青楼女子出了一口恶气
《子不语》虽然是一部专写鬼怪神道的著作,但其中也有一些讥刺佛道虚妄误人的篇章,讲述了很多人们戏鬼、打鬼和捉鬼的故事。这些并非表明袁枚就具有破除迷信的进步思想,其本意无非是要求人们不要盲目地信佛崇道和一味地尊神事鬼。如《李通判》、《炼丹道士》、《道士作祟自毙》等篇,讲的都是道士法师装神弄鬼,骗人妻女钱财的故事。《赵大将军刺皮脸怪》、《鬼畏人拼命》、《鬼有三技过此乃穷》、《陈清恪公吹气退鬼》、《油瓶烹鬼》、《丁大哥》等篇,记述了人们凭正气、勇气和机智战胜恶鬼凶妖的故事。所谓“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这就是《子不语》中时时显现的笔法涤意。
《子不语》也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袁枚身为一代诗文巨擘,文学造诣很高,又深得六朝志怪和唐人传奇笔法,写起笔记小说来自然是得心应手,
文笔流畅,风格多变,气象万千。《子不语》有些篇章写得文辞简约,质朴无华,有些写得扑朔迷离,一波三折;有些写得正气凛然,鼓舞人心;有些写得古怪幽默,妙趣横生;有些写得电闪雷鸣,石破天惊;有些写得委婉幽峭,缠绵凄恻……这些都使得全书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读起来令人过目难忘,久久萦怀。呈现给读者的这个选注本,即力求选编其中的一些故事情节曲折,思想性和艺术性较强的篇目,具有较高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这里还应当指出的是,《子不语》是袁枚的遣兴娱心之作,自题为“随园戏编”,自然难免精华与糟粕并陈,神奇与腐朽纷呈。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子不语》的评价可谓是一语中的,极为精辟:“其文屏去雕饰,反近自然。然过于率意,亦多芜秽。”
无疑的,袁枚的《子不语》是清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