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清史札记清代小说雍正乾隆时期《子不语》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清代小说概述24
——清史札记之四十七
我楚狂人
(二)雍正乾隆时期的主要成就1
雍正乾隆时期,依旧是小说的繁荣时期,其成就也许更高于前者,最值得一说的就是出现了《红龙梦》和《儒林外史》这两部影响深远的巨著。
下面分门别类说一说这些成就。
1.《聊斋志异》影响下的文言短篇小说的繁荣1
在《聊斋志异》的直接影响下,这一阶段一系列的文言短篇小说陆续出现,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在它的直接影响下,一系列的文言短篇小说陆续出现,比较著名的有《子不语》(一名《新齐谐》)、《阅微草堂笔记》、《谐铎》、《夜谭随录》、《萤窗异草》等,多少都有模拟的色彩,未能完全摆脱前的窠臼,成就也未能超越于《聊斋志异》。其中,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高质黜华",有意区别于《聊斋志异》的"细致曲折,摹绘如生",却偏离了文学创作的规律等,多少都有模拟的色彩,未能完全摆脱前的窠臼,成就也未能超越于《聊斋志异》。其中,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高质黜华",有意区别于《聊斋志异》的"细致曲折,摹绘如生",却偏离了文学创作的规律。
下面简要说一下这些作品。
《子不语》(一名《新齐谐》)1
《子不语》是清朝中叶大才子袁枚撰写的一部笔记小说,共二十四卷。关于袁枚,我已经在以前的文章里细说过,这里不重复。这里只说他的《子不语》。
《子不语》的书名就告诉大家这是专门记述鬼神怪异之事的小说,其得名源于《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是袁枚在从事诗文创作和史学考辨之余,“广采游心骇耳之事,妄言妄听,记而存之”(《子不语·序》)。书成后袁枚见元人说部有一小说名与此完全雷同者,乃改名为《新齐谐》。《新齐谐》之名出自《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志怪者也”。但因“子不语”一名业已流传社会,且影响广泛,故后人仍以此为其书名。清代文言笔记小说中最负盛名者首推蒲翁的《聊斋志异》,其次是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再其次就要算袁枚的《子不语》了。三者鼎足,文章笔法各有千秋。大致《聊斋志异》寄托“孤愤”,爱憎分明,《阅微草堂笔记》劝善惩恶,强调因果,《子不语》则搜奇猎异,遣兴娱心。但由于所记的鬼神怪异之事或采自民间传说,或源于亲朋好友述闻,或直录公文邸抄,或出自袁枚本人的亲身经历,因而较为广泛地折射出现实生活的各个层面,在一定程度上揭露和抨击了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与世风的浇薄,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
袁枚撰写《子不语》的乾隆年间。贪官污吏充斥官场,徇私枉法,贿赂公行,风气大坏。素有清廉正直之名的袁枚对比深恶痛绝,在书中或用直接写实手法予以刻绘鞭挞,或借助鬼神之事予以披露谴责。如《七盗索命》、《土地奶奶索诈》、《雷部三爷》、《阎王升殿先吞铁丸》、《一字千金一咳万金》、《饶州府幕友》、《悬头竿子》等篇章,或实写或影射人世间大小贪官以权谋私、贪得无厌、残暴虐民、曲断案情的丑恶面目。特别是《土地受饿》通过冥中低级官吏的控诉,声讨了阳世间贪官污吏通过欺下媚上而不断升官发财和清官为官场所不容甚至挨冻受饿的真实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