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清史札记清代小说顺治康熙年间《聊斋志异》中的爱情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清代小说概述18
——清史札记之四十七
我楚狂人
二、清代小说的主要成就14
(一)顺治康熙时期的主要成就14
4.《聊斋志异》与文言短篇小说的复兴4
(3)《聊斋志异》中的爱情
《聊斋志异》中的爱情故事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都是一见钟情式的,几乎没有写到青梅竹马式的,更没有自有交往中逐步培养感情的慢热式的。我想是因为《聊斋志异》本身就是“志异”小说,一见钟情式的似乎更有传奇色彩。况且,故事本来篇幅短小,不容许慢热。再说,古时男女交往不自由,一见钟情反而更真切。
其次,都是好事多磨式的。但是,《聊斋志异》的好事多磨,决不是如鲁迅说的,设计一个“小人”从中作梗式的肤浅的安排,更多的从社会原因来构思,这样就有了思想的深度和更广泛的社会意义。如《婴宁》因为善笑,就被认为不合封建礼法,被人视为另类。经过多次误会和磨难,才得到认可。如《鸦头》因为被视为摇钱树,被威逼,被毒打,被禁闭。最后诉诸武力,经过血腥搏杀才获得自由。如《连城》由于门第观念,逼得主人公以死相拼,生生死死才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样写法,显现了作者的思想深度。
最后,如前面一篇所说的,《聊斋志异》中的爱情故事,女性表现得更加主动一点。《聊斋志异》中的爱情故事,其男主人公往往比较迟钝,甚至比较怯懦,有的还比较迂腐,往往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比较被动。相反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就比较主动,比较大胆。而其中的鬼女狐女就更加火辣。如《颜如玉》中女方对男方几乎就是启蒙老师,不管是爱情,还是性,男方简直就是懵懂。如《小谢》中的陶生,完全就是被小谢她们慢慢推动起来的。如《鸦头》中的男子,只是以泪洗脸。如果没有一个武勇的儿子,恐怕只能抱憾终身了。
在蒲松龄的时代,如此歌颂爱情,歌颂追求爱情的女性,应该也是一种叛逆吧。
(4)《聊斋志异》中的民生疾苦
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蒲松龄先生不是躲在书斋中自得其乐的人,一部《聊斋志异》充分表现了作者悲天悯人的慈悲心肠。《聊斋志异》直面残酷的现实世界,把悲苦的人生,表现出来,给后世读者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在《林四娘》、《公孙九娘》等篇中,作者写了封建社会经常发生的“杀良冒功”的惨事。可怜无辜的平民,被那些贪功的残酷军人屠杀,死后连冤魂也漂泊无所。他们曾经都是有着美好憧憬的鲜活生命,却莫名其妙地惨死在官兵的屠刀之下,死无全尸,死后还蒙上“乱党”的污名。于是他们化作厉鬼,诉告无门。
杀良冒功是历史上最阴暗的黑幕,但是又是统治者最忌讳的隐疾,往往讳莫如深。但是,蒲松龄先生大胆地揭开了这个疮疤,让它鲜血淋淋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这就是作家的良心。
历史上不乏人吃人的记载,唐末的吃人魔王秦宗权、孙儒杀死平民当作军粮,这是记录在案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秦中吟》也写下了“人吃人”的史实。战争年间什么“易子而食”“析骨为炊”屡见史册。而《聊斋志异》中写下了活剐人肉的惨剧,真正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了。在荒年的弱者,不但求生不得,连求死也不易。
虽然上述篇章在《聊斋志异》中并不多见,但是绝对值得重视,因为这是作者直面民生疾苦的勇气和良心。写到这里,大家可以理解为什么王渔洋先生要写《题聊斋》诗了。这样尖锐反映社会民生疾苦的作品,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招来杀身之祸的,还是预先提防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