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代小说概述16《题聊斋

(2020-12-25 07:41:27)
标签:

文化

清史札记

清代小说

顺治康熙年间

《题聊斋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清代小说概述16

——清史札记之四十七

 

我楚狂人

二、清代小说的主要成就12

 

(一)顺治康熙时期的主要成就12

4.《聊斋志异》与文言短篇小说的复兴2

1)从王渔洋的《题聊斋》说起

千古奇书《聊斋志异》卷首有清代大名士渔洋山人王士祯的题诗:“姑妄言之姑听之,瓜棚豆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这首诗可以看做是我们后人理解《聊斋志异》的一把钥匙。

据说王渔洋是非常喜欢《聊斋志异》的。有这样的传说,说是蒲松龄先生完成了《聊斋志异》书稿后,曾求请山东老乡王渔洋资助刊刻发行。而王渔洋读到书稿后爱不释手,提出把自己的笔记小说与《聊斋志异》合刻在一起。但是蒲松龄拒绝了,他说,你渔洋先生的名头太大了,我怕千秋之下别人说我沾你的光。王渔洋认为说得有道理,就为《聊斋志异》题写了上面这首诗。后来他自己的笔记小说单独刊印,就是著名的《池北偶谈》。

这首《题聊斋》我们可以这样解读,前两句说,这本书是闲聊之作,只不过在农家雨夜解解闷的玩意。请大家当心,王渔洋绝对不是在贬低《聊斋志异》,恰巧是在保护《聊斋志异》。大家都知道,清代前半期,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文禁森严。“庄廷珑史案”、“《南山集》案”、“苏州哭庙案”、“徐骏案”、“曾静案”……一系列举不胜举的文字狱已经把文人杀怕了,也杀乖了。大家都学会了避嫌,大家都学会了打掩护。聪明的王渔洋自然看到《聊斋志异》中涉及了许多敏感问题,譬如苛政,譬如科场。这样的书一旦落到别有用心者如“庄廷珑史案”中的吴之荣之流的手里,会有不测之祸。所以渔洋先生说,这书只是闲聊,千万不能当真。渔洋先生真是用心良苦。

《题聊斋》的后两句是紧承前两句的,说是作者已经说够了人间的闲话了,所以偏爱谈狐说鬼。意思就是告诉大家,谈狐说鬼只是解闷,绝无影射之意。“如有雷同,纯属偶然。”

今天看来,《题聊斋》完全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式的掩饰。其实我们只要看看蒲松龄先生在书中不少篇章后附上了“异史氏”的自评,就知道作者的写作态度是何等严肃。作者完全是太史公写《史记》的做派,可见对自己的作品期望值是何等大。《聊斋志异》绝对不是游戏笔墨。《聊斋志异》绝对是针砭时世之作。又要让这部传世之作流传后世,又要让大家读懂,又要避开文网,渔洋先生真正煞费苦心。

在专制制度下生活的思想者,就是这样辛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