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清史札记清代小说雍正乾隆年间概况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清代小说概述3
——清史札记之四十七
我楚狂人
一、清代小说几个发展阶段的概况2
阶段二
第二个阶段,雍正、乾隆时期的小说,依旧维持着繁荣的局面。其实,真正的清代小说在这个阶段成型。《聊斋志异》首次刊行于乾隆年间。从这个时期开始,可以在小说界感受到它的影响力。首先,它的某些篇章改编或再创作,文言小说变成了白话小说。较早的作品有《醒梦骈言》。其次,在它的直接影响下,一系列的文言短篇小说陆续出现,比较著名的有《子不语》(一名《新齐谐》)、《阅微草堂笔记》、《谐铎》、《夜谭随录》、《萤窗异草》等,多少都有模拟的色彩,未能完全摆脱前的窠臼,成就也未能超越于《聊斋志异》。其中,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高质黜华",有意区别于《聊斋志异》的"细致曲折,摹绘如生",却偏离了文学创作的规律。
白话短篇小说仍然可以分为总集和自撰专集两类。有的总集专门从"三言二拍"与《今古奇观》以来的名著中选择一些作品,另行组合,改头换面刊印,以迎合市场需要,达到牟利的目的。例如,基本上用《今古奇观》拆成的《再团圆》、《人中画》等书。另一种总集,如《四巧说》等,则是按照不同的故事情节性质或内容题材分类,选录清初的作品,分别汇集出版。自撰专集以《五色石》、《八洞天》、《二刻醒世恒言》、《娱目醒心编》为代表。它们成就不高,说教的味道较浓,反映了白话短篇小说走下坡路的趋势。
白话长篇小说收获丰盈。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几乎是同时出现两座高峰。从这个时期开始,才子佳人小说作品的思想、艺术水平普遍下降,这一门类已失去了发展的前途,代表作有《驻春园小史》、《金石缘》、《水石缘》、《雪月梅》等。历史演义小说中,《飞龙全传》、《说呼全传》、《反唐演义全传》、《说唐后传》、《征西演义全传》、《反唐演义传》等作品吸收了民间传说的成分,很多地方离开了历史事实,写法上英雄传奇小说相近,风格粗犷,自成一路。《东周列国志》、《南史演义》、《北史演义》等仍遵循着旧的传统。其中,蔡元放的《东周列国志》流传较广,影响较大,在当时完全取代了明代《列国志传》的几种不同的版本。《绿野仙踪》和《野叟曝言》是两部优秀的作品。阶段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