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我楚狂人
我楚狂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7,341
  • 关注人气:8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词概述22常州词派之庄棫

(2020-11-25 07:57:05)
标签:

文化

清史札记

请代词

常州词派

庄棫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清词概述22

——清史札记之四十六

 

我楚狂人

二、清代中后期词人8

1.张惠言和常州词派8

其二,常州词派后期代表性人物2

庄棫

庄棫(1830——1878 ),字中白,一字利叔,清代词人,学者,号东庄,又号蒿庵。丹徒人,生于道光十年(1830)。光绪四年(一八七八)卒。享年四十九岁。著有《蒿庵遗稿》,词甲、乙稿及补遗附焉。棫自序谓:“向从北宋溯五代十国,今复下求南宋得失离合之故”,足见其词学渊源所自。与谭献齐名。朱孝臧合题二家词集云:“皋文说,沆瀣得庄、谭。感遇霜飞怜镜子,会心衣润费炉烟,妙不著言诠。”(《彊村语业》卷三)据此,知二氏固常州派之后劲也。

庄棫论词比谭献更重视“比兴”。他为谭献的《复堂词》作序,其中就特别说到:“家国身世之感,未能或释,盖风人之旨也。”(清·庄棫《复堂词序》)关心国家,关心自己身世的这种感受,无法解脱。这时风人,实际上就是斯人,词人,指的是从《国风》里的“风人”,这个宗旨。但是,他说呢,“世之狂呼叫嚣者,且不能知仲修(按:仲修位谭献的字)之诗,乌能知仲修之词哉?礼义不愆,何恤乎人言。”(清·庄棫《复堂词序》)他又说,“夫义可相附,义即不深;喻可专指,喻即不广。托志帷房,眷怀君国。”(清·庄棫《复堂词序》)他说,“自古词章,皆关比兴。斯义不明,体制遂舛。狂呼叫嚣,以为慷慨。矫其弊者,流为平庸。风诗之义,亦云渺矣。”(清·庄棫《复堂词序》)因为他一方面要强调这个,要托志帷房,眷怀君国。另一方面,又要强调有比兴,缺哪一方面都不行。如果你

和谭献相比,庄棫论词有两处有点不同。庄棫论词与谭献的不同之处,一是,针对“世之狂呼叫嚣者”抒发情感谭献强调“柔厚”,他要纠正的是“雕琢曼辞”、“靡曼荧眩”这样一种弊病。而庄棫论词则反对,反对在另一面,主要针对着所谓“世之狂呼叫嚣者”。只注意好像抒发他慷慨激烈的感情,而没有这样强调比兴,这是一点。庄棫论词与谭献的不同之处,二是,强调“托志帷房、眷怀君国”寄托感情第二个,他更加强调可以看出,他是更向诗教靠拢。而且他这里谈到的比兴,已经不仅仅是一般的一种艺术手法,我们可以借助着比兴的这种艺术手法来寄托自己的感情,他成为这个整个论词的“柔厚”词旨的内在要求。你只要写词,你就一定要有比兴。可是,正好就是这种词学观,既成就了庄棫的词,也限制了庄棫的词。为什么这么说?庄棫一生不遇。虽然他自嘲,“予无升降得丧之戚”,因为他没有做官,所以,升、降、得失,他没有这种悲哀。

清人对庄棫有这样的评价:

谭献:闺中之思,灵均之遗则,动于哀愉而不能自已,中白当曰:“非我佳人,莫之能解也。”(《箧中词》五)

陈廷焯:蒿庵词穷源竟委,根柢盘深,而世人知之者少。余观其词,匪独一代之冠,实能超越三唐、两宋,与风、骚、汉乐府相表里,自词人以来,罕见其匹。而究其得力处,则发源于国风、小雅,胎息于淮海、大晟,而寝馈于碧山也。

庄棫词选:

忆旧游  

试平原极目。翠色芊绵。不尽烧痕。倚仗东风力。便迷离古道。能不消魂。有时暗拕长带。牵住石榴裙。看巷陌愔愔。郊塍漠漠。都是愁根。 温存。向谁寄。想万种春情。幽绪难论。莫把韶光负。任落花飞絮。分付芳尊。马嘶客向何处。娇杀玉楼人。漫寂寞空庭。藤芜满径深闭门。

玉楼春 闭门海上春事寂然午梦阑珊不禁成咏

空庭人静香篝冷。睡起无言妆懒整。莺声转转绕花旙。燕子双双穿藻井。 游丝袅向秋千影。佳约雨云无定准。梦中好事梦难寻。倦眼微挱徐自忖。

南柯子 夜起露坐

尘满芙蓉镜。香消菡萏炉。钗横鬓亸不堪扶。一任声声。夜漏滴铜壶。 浊酒微醒后。残妆乍卸初。此时清景好追摹。不见花梢明月。绕啼乌。

绮罗香  归扬州作

宿雨新晴。微寒乍暖。帘幕长垂清昼。草色冥迷。门外碧茵如绣。穿藻井、。翠羽迷离。掩珠箔、红楼依旧。共谁人、私语商量。韶光尽日镇相守。 匆匆江上去也。休说嬉春忒早。收灯时候。浅涨初生。吹起绿波微皱。昨野渡、萍絮飘时。恰大堤、柳枝歌就。漫惆怅、深院黄昏。泪痕揩满袖。

瑞鹤仙  乙卯二月自海上归扬州见新燕赋

燕飞妆懒整。细思量、双栖还让恁稳。屏间翠鬟隐。问青天碧海。可能相引。花梢弄影。漾愁心、阑干梦醒。更楼头、杨柳依依。说道好春将尽。 休省风流佳约。似水钿车。杜陵风景。芹泥蹴损。肠断处。更谁领。早归来帘幕。深深静押。絮语雕梁昼永。怕窗前、又有流莺。向人巧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