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词概述18常州词派之张惠言
(2020-11-21 07:46:48)
标签:
文化清史札记请代词常州刺探张惠言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清词概述18
——清史札记之四十六
我楚狂人
一、清代中后期词人2
1.张惠言与常州词派2
下面说一说常州词派的代表性人物
其一,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早期人物1
张惠言
张惠言作为散文阳湖派的旗帜人物,我在写清代散文时已经比较详细说过,这里只说词人张惠言。
张惠言是常州词派的开创者。嘉庆二年(1797),他所编的《词选》行世。《词选》选录唐、五代、宋词凡44家、116首。他有感于浙派词的题材狭窄,内容枯寂,在《词选序》中提出了“比兴寄托”的主张,强调词作应该重视内容,“意内而言外”,“意在笔先”,“缘情造端,兴于微言,以相感动”,“低回要眇,以喻其致”;同于“诗之比兴变风之义,骚人之歌”,“不徒雕琢曼词而已”。从清词的发展情况来看,张惠言的词论有超越他的前人朱彝尊之处。但他强调的“比兴寄托”在应用上也有片面性,如论说温庭筠、韦庄和欧阳修的一些艳词都有政治寄托,即失之于偏。
张惠言的词现存46首,数量不多而颇有佳构体现出常州词派论“比兴寄托”、“意内言外”的主旨。朱孝臧题其《茗柯词》云:“回澜力,标举选家能。自是词源疏凿手,横流一别见淄渑。异议四农生。”(《强村语业》卷三)。四农为潘德舆字,尝谓:“张氏词选,抗志希古,标高揭己,宏音雅调,多被排摈,五代、北宋,有自昔传诵,非徒只字之警者,张氏亦多恝然置之。”(《与叶生书》)
张惠言《词选》辑录虽偏苛严,评词也有穿凿附会和疏于考订的失误。但对历代词人的评论,较之浙派词人的论断,显得比较公允恰当。他自己所写的词,笔调较浙派厚重,但也不免有缺乏广泛的社会意义和用意较隐晦的毛病。
张惠言词选:
《水调歌头·今日非昨日》
今日非昨日,明日复何如。
朅[1]来真悔何事?不读十年书。
《水调歌头·东风无一事》
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闲来阅遍花影,椎有月钩斜。
我有江南铁笛,要倚一枝香雪,吹彻玉城霞。清影渺难即,飞絮满天涯。
《水调歌头·疏帘卷春晓》
疏帘卷春晓,胡蝶忽飞来。游丝飞絮无绪,乱点碧云钗。
肠断江南春思,黏着天涯残梦,剩有首重回。银蒜且深押,疏影任徘徊。
《相见欢·年年负却花期》
年年负却花期!过春时,只合安排愁绪送春归。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
《风流子 出关见桃花》
海风吹瘦骨,单衣冷、四月出榆关。看地尽塞垣,惊沙北走;山侵溟渤,叠障东还。
人何在?柳柔摇不定,草短绿应难。一树桃花,向人独笑;颓垣短短,曲水湾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