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诗概述77清诗的历史地位

(2020-10-10 07:44:11)
标签:

文化

清史札记

清诗

清诗的历史地位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清诗概述77

——清史札记之四十四

 

我楚狂人

七、清诗的历史地位

清诗的历史地位,这个问题是近几十年才有的话题,此前没有人提及,因为没有人关心。因为“新文化运动”以来文化界对清诗是不屑一顾的。

1983年底,苏州大学明清诗文研究室主办了首届全国清诗讨论会。这确实是首届是,不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而且是五四以来、乃至清亡以来的第一次有关清诗的讨论会。这次盛会诗学界耆宿云集。苏州大学明清诗文研究室主人钱仲联以东道主身份迎宾,程千帆、苏仲翔、吴调公、万云骏、廖仲安诸名家毕集。

这已经是将近四十年前的事情了。当时刚本科毕业,在明清诗文研究室工作的老友周秦兄参与其事。如今周秦兄也是古稀老人了。

可以说,这次会议开创了清史研究的新局面,此后,各种清史研究的著作先后问世,其中不乏皇皇巨著,如苏州大学明清诗文研究室主编的巨著《清诗纪事》。

当年有一种意见,认为清朝诗歌成就跨元越明,甚至可以追及唐宋。苏州大学严迪昌一篇《清诗平议》(载《文学遗产》1984年第2),代表了这种观点。严先生的主要论点有三:1. 清诗反映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历史,自有它本身特具的认识价值,只是尚未充分发掘;2. 诗在清代仍处在生机盎然、不断出新的阶段,在题材的开拓丰富方面尤其充分;3. 清代诗史呈现了极其宏富的风格竞出、流派纷争局面。近年的清诗研究很多是按这一思路展开的。

但是,问题是,后人对清诗研究固然不充分,对元明诗的研究也很薄弱。如果对元明诗深入发掘,也会发现许多人们不熟悉却反映了那个特定朝代社会状况与心态的作品和诗人,发现各种艺术开拓和特异风格。近年元明诗研究的成果已说明了这一点。事实上,近年新出的几种文学史,清诗所占的分量和论述,并没有很大改观。同时,由于文学史断代以及由此形成的学科分割,道光以降被划入近代,所以提到清诗,在不少学者心目中,仅指清代前、中叶200年的诗;近代诗研究又很少顾及与清前、中叶的关系。以至清诗的整体面貌,依然显得不甚清晰。例如我在本文用了大量文字说到的同光体,基本上在文学史上是看不到的。

清诗是我们的古典诗的最后一个阶段,一直在宗唐和宗宋之间徘徊。清诗在探索着与时俱进,不管成功与否,这种探索客观存在。清亡之后尽管还有古典诗,如南社。但是,古典诗的式微是不可否认的。无可奈何花落去。有学者这样说:“确定清诗作为整个古典诗歌‘总结和转型’时期这一独特位置,理清清诗演变的脉络,也就找到了清诗特殊的研究价值,从而可能为清诗研究、包括具体诗人和作品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开拓新的视野。”

近年来,古典诗似乎有复兴的迹象,各地都有诗社出现,如苏州的沧浪诗社,已经延续活动好几十年了。

当年,苏州大学钱仲联老先生曾经半开玩笑地说过:旧体诗老当益壮,新体诗未老先衰。仔细想想,还真有点道理。(全文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