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诗概述71同光体的历史地位

(2020-10-04 07:29:20)
标签:

文化

清史札记

清诗

同光体

历史地位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清诗概述71

——清史札记之四十四

 

我楚狂人

五、同光体21

5同光体的历史地位

忽然想到清初的遗民诗人,不想近三百年后,同光体充当了满清王朝的遗民。这真是一个奇怪的循环。如果不把同光体放在这样的历史高度来看,就是舍本求末了。

我们在本文的第一部分就写了遗民诗人,他们不是一个文学流派,但是有共同的政治立场,他们站在汉民族的文化传统的立场上,甘愿为前朝悼亡甚至殉葬。他们“不食周黍”,即使抗争无望,也甘愿埋头做一个学者。但是,满清王朝一手持钢刀逼着易服剃头大兴文字狱,一手兴科举倡理学笼络人心。于是读书人被笼络了,或者说是被驯服了。清初那样被汉民族敌视的辫子,到了清末竟然那样不舍,宁可“盘起来”准备随时放下来(见鲁迅小说《风波》),也不肯剪掉。即使“着了道”被剪掉,也要痛哭流涕,或者弄一条假辫子装点(见鲁迅小说《阿Q正传》)。

同光体就是这样拖着辫子,甘愿为满清殉葬。

一直很奇怪,王国维自沉究竟“殉”什么?殉满清?殉传统文化?其实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对他们这一代文化人的心路历程就可以理解了。

同光体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诗歌流派,自有其历史地位,不正视同光体就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

同光体作为清代“宋诗运动”的最后一个高潮是客观存在。其主要代表性诗人陈衍、陈三立、郑孝胥、沈曾植都是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的学养的人物,说他们是国学大师绝不为过。这样的人物自然就有一种偶像的意义,他们的影响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但是,他们确实在开历史倒车,如果我们在对他们学问的钦佩之余,连他们为亡清殉葬也一起欣赏的话,那就是一场灾难了。

清代理学、桐城派散文、同光体诗歌、清代“清流”,或许应该放在一起研究,他们本来就是一个整体。但是至今我们仍然没有看到这样的视角的学术成果。其实如果有这样的整体眼光,我们的对清史的研究或许会出现一个新的天地。

如果这样看,我们或许就能更客观地评述同光体的历史地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