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诗概述65同光体之沈曾植3

(2020-09-28 07:54:50)
标签:

文化

清史札记

清诗

同光体

沈曾植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清诗概述65

——清史札记之四十四

 

我楚狂人

五、同光体11

2.同光体的代表性人物10

沈曾植3

对沈曾植的评论甚多,主要评论如下:

慕荣榦:以流利之笔,运沈著之思。骨秀神清,志和音雅。迥非于时墨中讨生活者,此千人皆见之技也。风度端凝,气机瞥茂。刚健含婀娜一语,殊堪移赠。思清笔健,一片机神,想见三条烛尽,得意疾书之乐。第壹场。首艺圆润畅达,卓尔不群。文气浩瀚,葩发韵流。详人所略,征据可观。(《同治癸酉科顺天乡试硃卷》)

王祖光:局度安详,出落灵紧。次三包蕴繁富,诗谐五艺独富。所见不以披拾为能,名论滔滔,渊鼓朴茂,非湛深经术者,未易臻此。五策旁征博引,赅括详明。(《沈曾植庚辰科会试硃卷》)

聚奎堂:(其文)力透纸背。次三镕经铸史,书艺兼取新法。妙在骄去然四游之说,先儒之言也。春秋明义例,礼亦有新义。观五策,于许书最熟,而于朔方淹博无匹。合二三场观,知小学、地舆、经史无不淹贯,洵是通人。(《沈曾植庚辰科会试硃卷》) 

李慈铭:(沈子培)读书极细心,又有识见,近日罕靓也。其经文刻四首,皆博而有要。第五策言西北檄外诸国,钩贯诸史,参证舆图,辨音定方,具有心得,视余作为精密矣。(《越缦堂日记》第三十五册《荀学斋日记》) [3] 

赵尔巽等:曾植为学兼综汉、宋,而尤深於史学掌故,后专治辽、金、元三史,及西北舆地,南洋贸迁沿革。曾植为政,知民情伪,而持之以忠恕,故事治而民亲。曾植在皖五年,重治人而尚礼治,政无钜细,皆以身先。曾植硕学有远识,惓惓不忘,卒忧伤憔悴以死。(《清史稿》)

康有为:先生天人姿,神锋照太白。无量世劫来,夙已植功德。(《哭寐叟尚书四兄哀词》)兄研诸儒之学,洞大道之精,总乡先生东莱、永嘉、爵姚之长,既以本末兼该矣。(《与沈刑部子培书》)

谢凤孙:纳川成海,隐德犹龙。峨峨天柱,畴究始终。夷夏骄罗,异俗同折。偏译翘儒,钦若圣哲。钻之仰之,步趋无从。亦狂亦捐,亦隘不恭。扶纲振常,大志未遂。临命遗书,碧血凝字。忠不简孝,孺慕终身。七十念母,号泣如婴。贬古篇今,轶前启后。窃取一二,足以不朽。神归十地,声施九有。海内学子,如伤慈母。江海冥灭,山林长往。福荫俊昆,视此吉壤。澎湖之侧,长水之旁。千秋万祀,黍翟馨香。(《学部尚书沈公墓志铭》)

缪荃孙:方伯学行巍然,为海内大师,长于予十余年,与予订交在光绪戊戌,屈指十有八年矣。宣统庚戌,以时事日非,挂冠誓墓。辛亥以来,侨居沪上,冰霜之节,岁寒弥厉。读书以外,惟与竺典相伴。(《雪堂自述·五十日梦痕录》)

陈衍:乙盦博极群书,熟辽金元史学与已事。作诗却是自己性情语言,且时时发明哲理,及此暇日,盍姑事此?他学问皆诗料也。君意不能元动,因言吾诗学深,诗功浅,夙喜张文昌玉谿生山谷内外集,而不轻诋七子。诗学深者,谓阅诗多;诗功浅者,作诗少也。余曰:君爱艰深,薄平易,则山谷不如梅宛陵王广陵,君乃亟读宛陵广陵。君诗雅尚险奥,峻牙钩棘中,时复清言见骨,诉直宰,荡精灵,昔昌黎称束野刿目鈢心,以其皆古体也。自作近体,无不文从字顺,所谓言各有相当矣。

曾熙:工处在拙,妙处在生,胜人处在不稳。

王森然:先生诗文之深友情之挚,早年晚年,如出一时,其所以为海内宗师,埀教于后世者,非偶然矣。若其才气雄伟,涵弘迤演,益以光大,同时侪辈,莫之能及,诚近代之贤隽也。异先生最不好名,盖世文间,生前未得辑印,故所傅者少;十数年后,时事日非,前从日远,世变愈降,则先生之所树为弥高,益不能相及;徃者不可接,来者无由知,宜乎先生之断简残篇,题跋签字,均极名贵;然此区区,质之无极之人世,其存其亡,尚茫科不可究诘,余竟斯文,益惶然不知所之。悲夫!

金蓉镜:先生书蚤精帖学,得笔于包安吴,壮嗜张廉卿,尝欲著文以明其书法之源流正变,及得力之由。其后由帖入碑,融南北书流为一冶,错综变化,以发其胸中之奇,几忘纸笔,心行而已。

王蘧常:先生之学初以义理补实用,既由实用反自然,盖有三变,而每变益进。壮岁由理学转而治考据,此一变也。(《沈乙庵先生学案小识》,转引自钱仲联《论沈曾植》)诗学实深,夙喜张文昌、玉溪生、山谷内外集,而不轻低前后七子。中岁以后,治之渐力,泛滥百家,以上溯汉魏,雅尚险涩,于警牙洁屈中,时复清言见骨,又或掉厉风发,意外惊绝。

樊增祥:盖得景文之雅而去其绮,得双井之奥而去其晦,得学易之淡则去其率,得后山之朴而去其俊。自烷花以来,别嗣一天地。(《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

金毓黻:(沈曾植)于书初爱张廉卿(张裕钊),尝欲着文,以明其旨趣。既遭国变,乃专学黄忠端(黄尊素)、倪文贞(倪元璐)两家,而参以章帝、史游、索靖诸体,古奥遒丽,自成风格。亦喜作草篆,多参钟鼎文,不袭寒山窠臼,意在独树一帜,真书中豪杰也!(《皇清书史》)

冒广生:嘉兴沈子培提学,与其弟子封提学,并负时名。子培学问尤渊博,今日之朱锡鬯也。词殊有玉田之神,盖浙西词脉然也。(《小三吾亭词话》)

龙榆生:(沈曾植)为一代儒宗。学识淹博,尤精於西北史地。所居海日楼,中外学人争往质疑问字,座客常满。(《近三百年名家词选》)

汪辟疆:寐叟诗,初学涪皤。陈石遗在武昌,劝其诵法宛陵,诗境益拓。劬书嗜古,淹博绝伦,晚年出入杜、韩、梅、王、苏、黄间,不名一家,沈博深厚,斯其独到也。唯喜用僻典,间取佛书,使人知其宝而莫名其器。(《光宣诗坛点将录》)

陈三立:寐史于学无所不窥,道篆梵岌,并皆究习;故其诗沈博奥邃,陆离斑驳,如列古鼎彝法物,对之气敛而神肃。盖硕师魁儒之绪余,一弄狡桧耳。疑不必以派别正变之说求之也。(《海日楼诗集跋》)

传教士达姆塔特:先生精华朗照,令人一见肃然。余获交中国士大夫多矣,而盎然道貌足为中华悠久文明之代表者,当以先生为第一人,斯其一见之缘所以令余永不能忘也。

辜鸿铭:(沈子培)清时曾任提学,现代新进学者,出其门下亦甚多。鼎革后,遂隐居沪滨,杜门不出,海内学者皆奉为泰山北斗。虽海外鸿硕,亦望而敬礼之也。(《硕儒沈子培先生行略》)

园田一龟:(子培先生)与劳乃宣夙以硕学孤忠著闻,为浙江之二名流,以前清遗老之资格,为上海复辟之领袖,盖浙江官僚之大先辈,守旧派之巨头也。先生与梁鼎芬同学,共学识气骨,为世所知,以其硕学奇才,而又能获全其晚节,笃於故主,始终不渝,其纯忠至诚,无论何人,皆表相同之敬意,不能以其不通时势,即嗤笑其迂愚,盖先生亦有先生之识见主张,惟其不渝孤忠之态度,则殊可嘉也,先生终为浙江最后之大人物,并为旧时代旧人物之鲁殿灵光,博学坚贞,足以夸矣。(《新中国人物志》,转载自《沈曾植先生评传》)

内藤湖南:(沈曾植)是当今清国第一流史家,其精深渊博之处,实在洪钧、李文田之上。(沈曾植)不只是通晓西北地理,而是通达中国所有学问、很有见识的伟人。

凯萨琳伯爵:其丰采、其气概,一见即令人永永不能去怀。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其一举一动,莫不合乎礼、适乎仪,彼华孔子之所谓君子人者,先生实当之无愧。发言明易而意深,语语沁入人心,论及他国事而明晰正确如先生者,余未之见也。先生为笃守孔子之训者,极排斥异端之说。盖先生于彼华旧学造诣既深,遂视外邦之事物无一可取者,先生自信之坚且深如此,故视人生常事无讨论之价值,不待思索,其胸中己成竹矣。(摘自《硕儒沈子培先生行略》)沈氏实中国之完人,孔子所谓君子儒也。年逾六十,而精神毅力不异少年,蕴藉淹雅,得未曾有。殆意大利鄂那德达蒲思评论古代西欧之文明,所谓意识完全者,诚中国文化之典型也。其言动无不协于礼义,待人接物,遇化存神,彼深知中国之情形无论已;即于国外亦洞悉其情伪,所谓象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更能见微知著。平行崇孔教,恶改革,守旧派之魁首也。(《中国大儒沈子培》,由辜鸿铭翻译自凯萨琳日记)

王国维:先生少年固已尽通国初及乾、嘉诸家之说,中年治辽、金、元三史,治四裔地理,又为道、咸以降之学,然一秉先正成法,无或逾越。其于人心世道之污隆,政事之利病,必穷其原委,似国初诸老。其视经史为独立之学,而益探其奥安,拓其区字,不让乾、嘉诸先生。至于综览百家,旁及二氏,一以治经史之法治之,则又为自来学者所未及。夫学问之品类不同,而方法则一。国初诸老,用此以治经世之学;乾、嘉诸老,用之以治经史之学,先生复广之以治一切诸学。趣博博而旨约,识高而议平。其忧世之深,有过于龚、魏,而择术之慎,不后于戴、钱。学者得其片言,具其一体,犹足以名一家,立一说。其所以继承前哲者以此、其所以开创来学者亦以此。使后之学术,变而不失其正鹄者,其必由先生之道矣。(《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东轩先生弥天四海之量,拨乱反正之志,四通六关之识,深意研几之学,迈往不屑之韵,沈博绝丽之文,虽千载后犹奕奕有生气,矧在形神未离之顷耶?此书作於易箦前敷小时,而气象笔力如是。先生之视躯体,直是传舍耳。陟降以往,无乎不在。箕尾星耶?兜率天耶?对此遗迹,谁谓先生不在人间也。世有唱神来论者,请以难之。(跋沈乙庵先生绝笔楹)是大诗人,是大学人,是更大哲人,四照炯心光,岂谓微言绝今日;为家孝子,为国纯臣,为世界先觉,一哀感知己,要为天下哭先生。(沈曾植挽联)

胡小石:前不同于古人,自古人而来,而能发展古人;后不同于来者,向来者去,而能启迪来者。

袁行霈:同光体的突出作家当推江西派的陈三立、浙派的沈曾植、闽派的郑孝胥。他们都同情和拥护变法维新,也都写下一些富有现实内容的诗作。沈曾植学识渊博,诗作突出体现了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的合一。他的诗雅尚险奥,大多聱牙钩棘,其时复清言见骨,诉真宰,荡精灵之作,颇能体现他作诗的功力。如《道中杂题》其一,用笔沉炼而文不奥衍。富有诗情意趣。(《中国文学史第九编 近代文学第三章 黄遵宪、梁启超与近代后期诗文词》)

沙孟海:专用方笔,翻覆盘旋,如游龙舞凤,奇趣横生。他是个学人,虽然会写字,专学包世臣、吴熙载一派,没有什么意思的;后来不知怎的,像释子悟道般的,把书学的秘奥一旦豁然贯通了。

钱仲联:寐叟生值清季,觅见历代古物及新发现之文献珍品,以其乾嘉治学之法治之,于辽、金、元史,西北、南洋地理,尤所究心,于甲骨文,敦煌秘籍,靡不究心,熔为一冶。与罗振玉、王国维诸先生论学开一世之新风,而罗、王包罗之广犹不能及寐叟,寐叟于学术外尤擅书法绘画,此皆罗、王所不能旁及者也。论并世学人,或与太炎章先生并列,然太炎不信甲骨,治学趋向,一以清中叶为归,结一代之局则有余,若云创新,则逊寐叟一筹矣。书法一道,既汇众长于一,寐叟少年时得启迪于张裕钊,后遂由帖入碑,南北融化,上自先秦出土文物,下至唐人写经,无所不取、无所不舍。寐叟所处之时代,玉人士称寐叟第子王蘧常为当代王羲之,其弟子尚然,高出弟子数倍之寐叟,奚待戋戋之赘言乎?书法一道,非限于书法而为书法也,必与其人之学问德业、事功成就、时代特征,息息相关。尤于书法本身,穷源竟委,集其大成,自创新面,然可以前无古人,如寐叟者,所以被尊为"三百年来第一人"也。沈乙庵诗深古排鼻,不作一犹人语,人谓其得力于山谷,不知于楚骚八代,用力尤深也。才学所溢,时时好用僻典生字,更益以佛典。有包举万象之功,故不觉其琐碎。确足震聋骇俗,而人亦不能好之。(《梦苕庵诗话》)乙庵先生诗,博大沈郁、八代唐宋,熔入一炉,为继其乡钱萍石以后一大家,可以药近人浅薄之病。(《梦苕庵诗话》)

许全胜:先生学问湛深,识见雄伟,为清季一大宗师。道咸以降,世运日衰,学者思有以振之,先生生当其世,受其薰习,沈酣经史,综鉴百家,冶汉宋于一炉。其时边檄日警,承定庵辈之徐绪,精研西北、南洋史地及辽金元史。先生鸿博伟丽、云蒸海负之才,其沾溉后学亦深。先生智彻天人,语造精微。胡适之传荷泽大师,杨莲生解笼袖骄民,皆矜为发覆,不知先生发之在先矣。举此可见渊雅之一斑,而其忧世之深,择术之慎,则更有为后人所不可企及者。嘉兴沈先生,诚三百年学术史之关抉,上承清初乾嘉诸老,亭林、竹汀以降,当推先生为拒子,下启人间、寒柳两大师,而为吾徒所景仰钦慕者也。(《沈曾植年谱长编》)

沈左尧:融汉隶,含北碑,三百年章草宗师;儒林独树,学渊史地;正气立朝纲,赢得清风两袖,海日楼头遗韵在。傍鸳湖,循古运,数十代斯文名邑;奎阁争雄,丰稔稻粱;丝绸誉世界,绘成杰构一图,秀州域内新猷宏。(沈曾植故居对联)

以上几位是同光体的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诗人,其他的诗人我们这里就不一一罗列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