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代散文概述48阳湖派之恽敬

(2020-07-15 07:30:16)
标签:

文化

清史札记

清代散文

阳湖派

恽敬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清代散文概述48

——清史札记之四十三

 

我楚狂人

四、阳湖派3

2.阳湖派的代表性人物1

阳湖派的首领是谁?一种说法是恽敬、张惠言,另一种说法专说张惠言。其实在恽敬、张惠言生前根本没有首领之说,首领之想。现在基本上采用《清史稿》的说法,恽敬、张惠言都是阳湖派首领,恽敬排名在张惠言前。

恽敬

恽敬(1757—1817),字子居,号简堂,江苏阳湖(今常州)人,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举人,阳湖文派代表性人物之一。曾任咸安宫宫学教习,浙江富阳、江西瑞金等县知县,官南昌同知、署吴城同知,失察被劾罢官,有《大云山房文稿》。

恽敬出生于阳湖著名的文艺世家,其其祖父是山水画名家,族祖恽南田更是著名的明末清初的书画大家,“常州画派”始祖,“清六家”之一。恽敬自己的书画造诣也极高,有作品传世。这样的艺术氛围浓郁的家庭出身的恽敬,追求自己散文的艺术表现力特很自然。

恽敬自幼饱读诗书,8岁会写诗,11岁会作文,15岁通汉魏赋颂、六朝文章及宋元小词,17岁精通大家文章,稍长又治经史百家,广泛涉猎天文地理。 

"无一处是古人,而皆古人至处也。"是恽敬所追求的终极目标,表现为辞达、天成,视之为文之本。而"体正意新法奇",则为文之末。其中提到的新奇,讲究的是用意之新、文法之奇,可以追本溯源。"尽性情才学为之",是贯穿文章本末的途径。恽敬重在讲述培养其性情与才学的方法。文体的传承与出新、文法的求实与求新,是对文学主张的积极践行。恽敬认可文体的"顺势而适应",也曾尝试过记文的破体,创作了《西园记》。从中可见作者体裁取舍上的良苦用心和扎实深厚的文学功底。就文法而言,以传状墓志文例,秉承"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体现了作者思想情感和文笔技巧。在几十年如一日的文学创作实践中,恽敬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峻拔精谨"的文风、兼采多家的笔法。

下面是恽敬的代表作《游庐山记》,可以从中体悟恽敬散文的特点。

游庐山记

  恽敬

庐山据浔阳、彭蠡之会,环三面皆水也。凡大山得水,能敌其大以荡潏之,则灵;而江湖之水,吞吐夷旷,与海水异。故并海诸山多壮郁5,而庐山有娱逸之观。

嘉庆十有八年三月己卯,敬以事绝宫亭,泊左蠡。庚辰,舣星子,因往游焉。是日往白鹿洞望五老峰,过小三峡,驻独对亭,振钥顿文会堂。有桃一株,方花。右芭蕉一株,叶方茁。月出后,循贯道溪,历钓台石、眠鹿场,右转达后山,松杉千万为一桁,横五老峰之麓焉。

辛巳,由三峡涧陟欢喜亭。亭废,道险甚。求李氏山房遗址不可得。登含鄱岭,大风啸于岭背,由隧来风,上攀太乙峰。东南望南昌城,迤北望彭泽,皆隔湖,湖光湛湛然。顷之,地如卷席渐隐;复顷之,至湖之中;复顷之,至湖壖;而山足皆隐矣。始知云之障,自远至也。于是四山皆蓬蓬然,而大云千万成阵,起山后,相驰逐布空中,势且雨。遂不至五老峰,而下窥玉渊潭,憩栖贤寺。回望五老峰,乃夕日穿漏,势相倚负,返宿于文会堂。

壬午,道万杉寺,饮三分池。未抵秀峰寺里所,即见瀑布在天中。既及门,因西瞻青玉峡,详睇香炉峰,盥于龙井,求太白读书堂不可得,返宿秀峰寺。

癸未,往瞻云,迂道绕白鹤观,旋至寺,观右军墨池。西行寻栗里卧醉石;石大于屋,当涧水途中。访简寂观,未往,返宿秀峰寺,遇一微头陀。

甲申,吴兰雪携廖雪鹭、沙弥朗圆来,大笑排闼而入,遂同上黄岩。侧足逾文殊台,俯玩瀑布下注尽其变。叩黄岩寺,跐乱石,寻瀑布源,溯汉阳峰,径绝而止。复返宿秀峰寺。兰雪往瞻云,一微头陀往九江。是夜大雨,在山中五日矣。

乙酉,晓望瀑布倍未雨时。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山沈沈苍酽一色,岩谷如削平。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之,遍山皆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山之腰皆弇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生平所未睹也。

夫云者,水之征,山之灵所泄也。敬故于是游所历,皆类记之。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以诒后之好事者焉。

清代散文概述48阳湖派之恽敬

清代散文概述48阳湖派之恽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