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代散文概述43新文化运动对桐城派的批判之黄侃

(2020-07-06 09:50:06)
标签:

文化

清史札记

清代散文

桐城派

批判者黄侃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清代散文概述43

——清史札记之四十三

 

我楚狂人

三、桐城派31

5.对桐城派的批判11

其三,新文化运动对桐城派的批判5

黄侃

黄侃(188643—1935108日),初名乔鼐,后更名乔馨,最后改为侃,字季刚,又字季子,晚年自号量守居士,湖北蕲春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先驱、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国学大师。黄侃,1914年后,曾在北京大学、武昌高等师范(武汉大学前身)、北京师范大学、山西大学、东北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金陵大学等学校任教授。

关于黄侃的师承,一般公认为是章门大弟子,甚至有把太炎先生的学派称为“章黄学派”的说法。但是也有说黄侃是罗常培的弟子,或者是刘师培的弟子的。说黄侃是罗常培学生,肯定是误传,因为罗常培生于1899年,比黄侃小了十几岁,年资不对,应该是刘师培学生的误传。

1905年留学日本,在东京师事章太炎,受小学、经学。也就是说与鲁迅、钱玄同同一时期成为太炎先生弟子的。但是,那时黄侃已经有了一定的学术地位了,所以被视为大弟子。

刘师培只比黄侃年长2岁,但是同在北大任教期间,黄侃佩服刘师培学问,之一拜师。所以黄侃为刘师培弟子是实有其事的。黄侃在文学理论方面更多受到刘师培的影响。两人年岁相若,结识甚早,一直保持着朋友的关系。同在北大任教时,黄侃自觉经学不及刘师培,竟拜刘为师。对于刘师培的文学观念,章太炎并不完全赞同,黄侃则折衷师说,推陈出新,但见解上更靠近刘师培。黄、刘二人1917年在北大携手共讲中国文学课(注:在当时的中国文学门中,一年级中国文学课每周六小时,黄侃、刘师培各授三小时;二年级中国文学课每周七小时,黄侃四小时,刘师培三小时。见《文科本科现行课程》,《北京大学日刊》19171129日),使《文选》派一举占领北大讲坛。

黄侃与他的两位老师章太炎、刘师培并称为国学大师,称他与章太炎为乾嘉以来小学的集大成者”“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承前启后人。 黄侃在经学、文学、哲学各个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尤其在传统小学的音韵、文字、训诂方面更有卓越成就。二十世纪有不少著名学者皆出其门下,如杨伯峻、程千帆、潘重规(潘氏为其婿)、陆宗达、殷孟伦、刘赜、黄焯等。

黄侃生性狂放,他与其师章太炎辈时人称为“一对疯子”。私生活很不检点,四十九岁的一生结婚九次。报刊曾有黄侃文章走天下,好色之甚,非吾母,非吾女,可妻也之说。章太炎的夫人汤国梨曾回忆黄侃骗婚黄绍兰一事,致其一生流离失所,直斥黄为无耻之尤的衣冠禽兽 小有才适足以济其奸

1919年,胡适海外学成归国,任教北大,发起新文化运动,暴得大名。胡适的横空出世,令黄侃生平最得意的、寄以厚望的高足傅斯年很快就倒向了新文学的阵营。因此,据说黄侃每次上课,总要先骂一通胡适,这才正式讲学。

在一次宴会上,胡适偶尔谈及墨学。黄侃说道:现在讲墨学的人,都是些混帐王八!胡适赧然。黄侃又骂道:便是适之的尊翁,也是混帐王八。胡适大怒。黄侃却大笑道:且息怒,我在试试你。墨子兼爱,是无父也。你今有父,何足以谈论墨学? 我不是骂你,不过聊试之耳!举座哗然大笑。

其狂态若此甚多。

黄侃也是批判桐城派的重要一员。

清代散文概述43新文化运动对桐城派的批判之黄侃

清代散文概述43新文化运动对桐城派的批判之黄侃

清代散文概述43新文化运动对桐城派的批判之黄侃

清代散文概述43新文化运动对桐城派的批判之黄侃

清代散文概述43新文化运动对桐城派的批判之黄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