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代散文概述25姚门弟子之管同

(2020-06-18 07:11:58)
标签:

文化

清史札记

清代散文

桐城派

管同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清代散文概述25

——清史札记之四十三

 

我楚狂人

三、桐城派13

4.姚门弟子4

管同

管同(1780—1831),字异之,江宁上元(今南京)人。道光五年(1825)中举,入安徽巡抚邓廷桢幕。

管同与方东树与梅曾亮与刘开都是姚鼐高足弟子,论学为文一遵姚氏轨辙,史称鼐门下著籍者众,惟同传法最早”(《清史稿》),梅曾亮即受管同影响,才改习古文。然管同颇能自立,论学之作,往往直言姚氏所失,曾自叹不得复见其师而更正之(《读六韬》)。张舜徽说他虑周思密,发昔人所未发。疑古之识,殆欲度越其师(《清人文集别录》)。所为文章,则特贵宏毅,偏重阳刚之美,师姚先生之文而不袭其派(邓廷桢《因寄轩集序》)。但因为去世比较早,加上仕途不利,影响不及梅曾亮。

管同之文,长于议论,时有卓见。他本有志经世,然会试不中,胸怀所蓄,抒发为文。撰《拟言风俗书》、《拟筹积贮书》、《禁用洋货议》等,纵论天下大计,指陈弊端,颇中肯,逆料事态发展,亦时具远识,传诵一时。

管同亦能为诗词,方宗诚称其诗缔情隶事,创意造言,论者以为得苏黄之朗峻(《管异之先生传》)。有《因寄轩诗集》、《皖水词存》等,俱未刊行。其诗仅零星见于《晚晴簃诗汇》等总集所录。

已刻者有《因寄轩文集》,殁后一年,邓廷桢为之付梓,光绪五年(1879)重镌,包括初集10卷,二集6卷,补遗1卷。

下面是管同的一篇代表作:

抱膝轩记

自明祖都江宁,而杨吴城濠围于城内,其水流日就狭。及其东至竹桥,有水穴城来会。古所谓青溪一曲者也。折而南流,至柏川桥,再会钟山之水。又稍南,过大中桥,则淮水入东关,与相灌注,杨吴城濠虽就狭,而会是三水,半里之间,势犹浩瀚。又其地北见鸡笼,东北见钟山。而东岸率果园菜囿,杂植桃杏韭菘之属。山林映带,舟楫往来。虽居城中,殆无异于郊外。

予自归江宁,家凡六徙。近乃僦宅居是水之西。老屋百年,尘埃渗漏。每暑日激射,阴雨连绵,蒸炕沾淋,顾视无可逃避。予居之未尝不适也。独其屋仅四间,自奉母处妻孥置厨爨外,了无燕息之所,意尚阙然。嘉庆十五年归自山东,始即第二室屏后一楹地,葺为小轩,颜曰抱膝。借书满架,置榻一张,偃仰啸歌,即获其所。然其为地,前近市廛,后连闺闼,而左则直接邻家;不壁而板,凡夫行旅之歌唱,妇孺之謼嗁,鸡犬之鸣吠,嘈杂喧阗,殆无时不至。而当予神会志得,抗声高诵,家人每笑谓其音聒人。三者之声,盖往往为所掩也。昔诸葛武侯隐处隆中,抱膝而吟《梁甫》。时人问其志,但笑而不言。予之名轩,岂敢以武侯自命,盖亦陶公所云容膝易安之意而已。然予既厌薄文辞,又不汲汲然志在科举,斗室一间,讽书不辍。有相问者,予将何以答之耶?轩既葺,居者一年。明年,予为人所招,不恒在家。而其室遂废。然一时之兴,有不能忘,故追而记之。

柏川桥者,与予所居后户对。其前户所临街,称名多异。或曰:其地古属绵乡,名曰绵乡营。或曰:柏川桥北百余步外,其地为明之东厂;至今犹名曰东厂;而此地则明之饷营也。是二说者,今皆不可考云。

清代散文概述25姚门弟子之管同
姚鼐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