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代的外来宗教4明代基督教在中国

(2020-04-09 07:42:47)
标签:

文化

清史札记

外来宗教

基督教

明代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清代的外来宗教4

——清史札记之四十一

 

我楚狂人

二、清代的基督教3

1.清以前基督教在中国3

1362年,泉州第五任主教雅各伯(威廉·甘勃尼),在元末动乱中被杀害。

1368年,明朝建立,摧毁了所有外族色彩的事物,包括天主教和聂思脱里派。基督教于元朝灭亡时,再次中断。

明朝初期对宗教的控制是非常严苛的,但是明朝中期之后渐渐放宽,基督教再次进入中国,而明后期的传教士利玛窦,我们一般都认为是在中国的第一个成功的传教士。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受葡萄牙国王保护的天主教耶稣会的纳瓦拉(今西班牙境内)传教士方济各·沙勿略神父到达中国广东的上川岛,但得不到进入大陆的许可,带着遗憾死在了岛上。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多明我会葡萄牙传教士达克鲁斯( Gaspar da Cruz 1520-1570 ) 抵达中国广州。1570年他的《中国志》(Tractado emque se ctam muito pol estéco as cous da China)在欧洲出版。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葡萄牙租借澳门。有了传教基地。

万历年间,基督教再次成功登陆中国大陆。

万历三年(1575),奥斯定会西班牙修道士马丁··拉达(Martín de Rada1533630日-15786)在中国厦门登陆。

万历六年(1578年),驻澳门的耶稣会远东观察员范礼安神父认识到在文化发达的中国传教需要改变策略,于是他从印度调来了几位年轻的传教士,让他们学习中国语言,并希望他们今后传教时得到中国官员的支持。这里面就有罗明坚(Michele Ruggieri)、巴范济Francois Pasio)和利玛窦(Matteo Ricci)。

万历七年(1579年),罗明坚到广州,后返回澳门。

万历十三年(1585年),范礼安任命葡萄牙籍教士孟三德任中国教区区长,潜入肇庆居留。

1586年,天主教马尼拉主教参与西班牙菲律宾总督主持的武力征服中国计划的制定。该计划因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国摧毁而放弃。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耶稣会意大利籍教士郭居静来华。意大利籍龙华民(Nicholas Longobardi1559年-1654年)来华。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利玛窦首次进京,但是未能立足,返回南方。耶稣会西班牙籍教士庞迪我来华。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利玛窦、庞迪我携带大量礼品再次进京觐见明神宗,终于获得在京永驻的许可,在士大夫中建立良好声誉和关系,开启了日后其他传教士进入中国之门。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青年徐光启在南京受洗,获教名保禄(Paul)。

1605年,耶稣会传教士鄂本笃,从印度出发,经古丝绸之路,经过四年长途跋涉,于1605年抵达中国肃州,因劳累死在那里。他的日记被利玛窦整理发表,证实马可波罗描述的契丹就是中国。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耶稣会意大利籍教士熊三拔来华,协助钦天监修订历法。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李之藻1610年在北京受洗。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利玛窦去世,龙华民接任,他对利玛窦宽容中国教徒尊孔敬祖表示不满,这成为中国礼仪之争的开始。同年耶稣会比利时籍传教士金尼阁来华,抵达南京跟随高一志、郭居静学习汉语。意大利籍传教士毕方济抵达澳门。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杨廷筠在杭州受洗。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毕方济抵达北京。耶稣会意大利籍教士艾儒略到中国泉州传教。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耶稣会葡萄牙传教士曾德昭到达中国南京,1636年返回欧洲,途上完成了《大中国志》。

但是,也就是万历年间,发生了“南京教案”,这是有记载的第一个教案。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发生南京教案,许多天主教传教士被驱逐。但是没有影响基督教继续在中国的活动。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耶稣会传教士邓玉函、罗雅谷、汤若望、傅泛际跟随金尼阁抵达澳门。

天启二年(1622年)耶稣会德国籍教士汤若望进入中国内地传教。耶稣会西班牙籍教士费乐德来华。明熹宗敕教士罗如望阳玛诺龙华民等制造军用铳炮。

天启三年(1623)意大利教士艾儒略、毕方济奉召至京。

天启四年(年1624年)耶稣会葡萄牙教士伏若望来华。

天启七年(1627年)汤若望被派往陕西传教。

崇祯二年(1629年)耶稣会葡萄牙教士瞿西满来华。

崇祯三年(1630年)汤若望第二次来到北京,奉召任职历局,协助徐光启编修《崇祯历书》。

崇祯十年(1637年)耶稣会意大利教士利类思来华抵达北京,1640年应东阁大学士刘宇亮邀请赴四川成都绵竹等地传教。

崇祯十三年(1640年)耶稣会葡萄牙籍教士安文思来华,抵达杭州,1642年前往四川。

崇祯十六年(1643年)耶稣会意大利籍教士卫匡国(Martino Martini)来华。

1622年,18岁的郑芝龙在澳门受洗加入天主教,教名Nicolas

崇祯十三年(1640年),耶稣会德国籍教士瞿安德Fr.A.X.Koffler1615-1651) 来华。 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耶稣会波兰籍教士卜弥格Michel Boym1612—1659 )来华。

值得注意的是,天主教与南明小朝廷发生了密切的关系。

南明永历二年(1648),瞿安德在南宁为王太后、马太后、王皇后施洗入教,后又为皇三子朱慈炫施洗,教名君士坦丁。

永历四年(1650)十月,传教士卜弥格作为南明皇帝的使者出使罗马教廷和西欧。

永历朝曾经派人多次向澳门的教会求援。这种发生在山穷水尽阶段的病急乱投医,当不得真。

总之,明后期基督教已经在中国像模像样地传播起来了。

清代的外来宗教4明代基督教在中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