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乾嘉朴学4惠栋

(2020-03-08 07:43:01)
标签:

文化

清史札记

乾嘉朴学

吴派

惠栋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关于乾嘉朴学4

——清史札记之三十九

 

我楚狂人

三、乾嘉朴学的代表性人物2

乾嘉学派,一般说来以惠栋为首的吴派和以戴震为首的皖派影响最大。吴派的学风即搜集汉儒的经说,加以疏通证明。它的特点是唯汉是信,即推崇汉代经说,遵循汉代经学研究,重视名物训诂、典章制度的传统。凡属汉学,就一概予以采纳而加以疏通解说。吴派的主要学者有沈彤、江声、余萧客、江藩、王鸣盛等。皖派则重视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中名物制度的考证。此派的特点是从音韵、小学(即文字学)入手,通过文字、音韵来判断和了解古书的内容和涵义,即以语言文字学为治经的途径。他们在文字、音韵等方面作出了不少的贡献。此外,皖派也颇重视思想和理论,如戴震作《孟子字义疏证》就是例证。戴震的学生很多,以段玉裁和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最为有名。

1.吴派概述

如前所述,乾嘉学派之“吴派”的特点是“唯汉是信”。其领袖人物是惠栋。

惠栋(16971118日~1758627日)字定宇,号松崖,学者称小红豆先生。江苏元和(今江苏苏州)人。乾嘉学派之吴派(苏州学派)的领袖人物。祖周惕,父士奇,皆治《易》学,三世传经。早年,随其父至广东提督学政任所,父卒归里,课徒著述,终身不仕。其治学继承顾炎武的考据学风,一生治经以汉儒为宗,以昌明汉学为己任,尤精于汉代《易》学。 有学者认为,乾嘉学派之吴派,在惠士奇时已经有雏形,而至惠栋终于成形。

论者以为惠栋信家法而尚古训,一切务在恢复汉人的说法,墨守汉人的成说,学术思想比较保守,限制了他们的学术成就。 

惠栋的主要作品:

《易汉学》(《清代学人列传惠栋》:其撰《易汉学》乃追考汉儒易学,掇拾绪论,使学者得窥其门径。)

周易述》(《清代学人列传惠栋》:其撰《周易述》二十三卷,以荀爽、虞翻为主,而参以郑康成、宋咸、干宝之说;约其旨为注,演其说为疏。书垂成而疾革,遂阙未济十五卦及《序卦》《杂卦》两传。虽为未完之书,然汉学之绝者干有五百余年,至是而粲然复章。)  

《荀爽易》一卷(《清代学人列传惠栋》:其末一卷,则先生发明汉《易》之理,以辨正河图洛书先天太极之学。)

易例》二卷(《清代学人列传惠栋》:乃镕铸旧说,以发明《易》之本例,随手题识,笔之于册,以储作论之材。)

作品多驳诘宋人《河图》、《洛书》、先天、太极之说,为清代吴派经学奠基,深得乾嘉学者推重。

但固守汉儒《易》说,不复甄别,以致当时及后世有株守汉学嗜博泥古之讥。

又撰《古文尚书考》,继清初阎若璩之后,辨证《古文尚书》为晋人伪作。 

著有《九经古义》二十二卷,《易汉学》,《孟喜易》二卷,《虞翻易》一卷,《京房易》二卷,《郑康成易》一卷,《荀爽易》一卷,《易例》二卷,《周易述》二十三卷,《明堂大道录》八卷,《褅说》二卷,《古文尚书考》二卷,《后汉书补注》二十四卷,《王士祯精华录训纂》二十四卷,《九曜斋笔记》,《松崖笔记》,《松崖文抄》,《诸史荟最》,《竹南漫录》等书。  

嘉定钱大昕尝论:宋、元以来说经之书盈屋充栋,高者蔑古训以夸心得,下者袭人言以为己有。独惠氏世守古学,而栋所得尤精。拟诸前儒,当在何休服虔之间,马融、赵岐辈不及也。(《清史稿·卷四百八十一 列传二百六十八儒林二》 

但一味推崇汉儒旧说,不论是非,墨守信从,厚古薄今。(《清代学人列传惠栋》  

关于乾嘉朴学4惠栋

关于乾嘉朴学4惠栋

关于乾嘉朴学4惠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