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乾嘉朴学2清学之祖顾炎武

标签:
文化清史札记乾嘉朴学顾炎武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关于乾嘉朴学2
——清史札记之三十九
我楚狂人
二、清学之祖顾炎武
乾嘉学派的奠基人,学术界有多种说法。大致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学者黄宗羲、顾炎武、方以智、阎若璩、胡渭和毛奇龄等人重视对儒家经典的研究,而顾炎武更被公认为是开了清代考据学的先河,被学界称之为“清学之祖”。但至乾嘉时期的考据学家,却背离了顾炎武等清初学者最根本的“经世致用”的宗旨,他们沉溺于故纸堆中,脱离实际。如皖派首领戴震就被后人讥为“三家村冬烘先生”,吴派首领惠栋也被认为“但一味推崇汉儒旧说,不论是非,墨守信从,厚古薄今。”(《清代学人列传惠栋》)
关于“清学之祖”顾炎武,我在以前的《顾炎武北行考》等多篇文章中多有涉及,这里不想进行全面的叙述。我在下面只想就学术风格的角度来理解顾炎武。
顾炎武学术思想的一大核心观点为“行知结合”,他的表述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顾炎武北上联结反清人士的同时,考察山川形势,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等煌煌之作。至晚年遍历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等地。实地考察,寻找着世事之得失。顾炎武始终是不脱离当世的。顾炎武学术的最大特色,是一反宋明理学的唯心主义的玄学,而强调客观的调查研究,提出以“实学”代替“理学”的主张。开一代之新风,提出“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顾炎武后致力于学术研究,留心于经世致用之学。对宋明所传心性之学,深感不满,主张“著书不如抄书”。晚年侧重经学的考证,考订古音,分古韵为10部。著有《音学五书》等,他是清代古韵学的开山祖,成果累累;他对切韵学也有贡献,但不如他对古韵学贡献多。清代中期以还“乾嘉学派”以此发端,崇尚研究历史典籍,对中国历史从天文地理到金石铭文无一不反复考证。顾炎武则由于其经史考证的严谨学风,被普遍认为是这一学派思想的主要奠基人。顾炎武强调做学问必须先立人格:“礼义廉耻,是谓四维”,提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日知录》卷十三:“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顾炎武的骨气闻名天下,他屡次拒绝清廷的征召,不惜以死争抗。这一点是后世乾嘉学派中人最学不来的。所以,乾嘉学派中人学得来顾炎武的严谨治学,长于考订,却学不来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根本原因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