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代汉传佛教10印光4

(2020-03-04 07:39:16)
标签:

文化

清史札记

汉传佛教

净土宗崛起

印光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清代汉传佛教10

——清史札记之三十八

 

我楚狂人

五、净土宗的崛起5

其三,维护了净土宗的生存基础。

在张之洞发起的“庙产兴学”的浪潮中,江南佛寺形势危急,印光法师据理力争,保全了一批佛寺,维护了净土宗的生存基础。

其四,建立了净土宗的基地。

苏州近郊吴县木渎灵岩山寺,是东晋时就创建的古刹。以后屡有发展,屡有兴废,清代太平天国之际又毁于兵火,遂为焦土。至宣统年间成一荒寺,经当地士绅挽请普陀山真达老和尚接收,由真达老和尚出资修葺一新。但是真老法务繁忙,在上海有太平寺,在普陀山也有寺院要住持负责,灵岩山寺没有精力去管理了。1937(民国廿六年)冬,南方抗战烽起,苏州沦陷。印光法师应灵岩山寺监院妙真和尚之请,移住灵岩。

印光法师早在1937年苏州报国寺关中,就已为灵岩山寺制订了五条规约,以期永作十方专修净土道场。这五条规约是印光法师佛学思想的结晶。

民国廿二年(1933)灵岩山寺监院妙真和尚将此五条规约申报吴县政府,刻石立碑。如今,这块刻有印光法师手订的五条规约的石碑,仍还完好地保存在灵岩山寺。

我在灵岩山寺见到了民国年间吴县县政府为灵岩山立的石碑,上面明确肯定了印光法师的观点:一是不剃度僧众,二是不在本寺僧众中传承住持,三是不在本寺僧众中建立师徒关系。印光大法师从未担任灵岩山住持,这是大师一贯的做派。所以外界传说印光大法师为灵岩山寺住持,这是误传。

循灵岩山御道登山,头山门为“继庐亭”,为纪念印光法师而建。半山有“迎笑亭”,是苏东坡笑迎佛家朋友的所在。一路奇石在目,晴日里远眺太湖,犹可见风帆点点。灵岩山寺在近山顶处,大殿的两处壁画不可不注意,说尽净土宗精义。大殿的楹联多为印光法师所撰,由吴中名家书写,颇寓深意。位于大殿东侧的灵岩塔灵岩塔又称多宝塔,高34米,78面,砖木结构、楼阁式。灵岩塔初建于梁代天监二年,几毁几建,是为灵岩山的标志。我幼时可拾级登塔,极目远眺姑苏景色。现在为了保护古物,已经不让登塔了。

灵岩山上山的御道两侧,本来是是万株松树,风起时,松涛澎湃。灵岩听松本来是吴中独有的盛事。但是,“文革”中一场松毛虫病,满山松树尽毁。现时改种了毛竹,葱翠可人,也差强人意。但是“灵岩听松”已再不可得了。

其五,成功树立了净土宗的偶像。 

灵岩山寺高僧辈出。自宋以降,如宋之园照、慈受、佛海,元之石湖、清之弘储等,均为当时高僧。而民国前期的一代高僧,被尊为“净土十三祖”的印光大法师更是净土宗划时代的人物。印光法师晚年应妙真大和尚之邀,驻锡灵岩山寺。大师振兴佛教尤其是净土宗,居功至伟,是对中国近代佛教影响最深远的人物之一。印光大和尚在当代净土宗信众中的地位至今无人能及。

印光法师生平不作寺院住持,不收剃度弟子。民国八年(一九一九年)以後,受在家弟子皈依,二十馀年间,皈依弟子十馀万人。他的著作有《净土决疑论》、《宗教不宜混滥论》、《印光法师文钞》正续篇、《印光法师嘉言录》等。

印光法师成功地成为净土宗的偶像。

相关主要著作:

《印光大师文钞》

《佛法修行止偏法要》

《印光大师嘉言录》

《印光大师嘉言录续编》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永思集》

《永思集续编》

《遗教摘要》

《纪念文集》

我们可以这样说,正是印光等高僧的努力,用普及净土宗为突破口,为汉传佛教争得了生机。否则,清代末期汉传佛教危矣。(全文终)

清代汉传佛教10印光4

清代汉传佛教10印光4

清代汉传佛教10印光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