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皇族内阁”1——清史札记之三十七

(2020-02-08 07:36:50)
标签:

文化

清史札记

皇族内阁

概况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关于“皇族内阁”1

——清史札记之三十七

我楚狂人

满清末造,特别是《辛丑条约》之后,清王朝自知末日将近,也进行了挣扎,试图自救,于是“皇族内阁”应运而生。

“皇族内阁”的正式名称是清朝责任内阁,因为多为皇族成员又被称皇族内阁,又因为由庆亲王领衔,被称为庆亲王内阁,成立于清朝宣统三年四月初十(191158日),结束于同年的九月十一日(111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近代内阁,由庆亲王奕劻组阁。

宣统三年(1911年)清政府宣布废除军机处,实行责任内阁制(不同于原清朝内阁),任命内阁总理大臣和诸大臣;然而由于内阁成员中皇族过多,时人讥之为皇族内阁 。当时的内阁名单如下:总理大臣奕劻(宗室),协理大臣那桐(满)和徐世昌(汉),外务大臣梁敦彦(汉),民政大臣肃亲王善耆(宗室),度支大臣载泽(宗室),学务大臣唐景崇(汉),陆军大臣荫昌(满),海军大臣载洵(宗室),司法大臣绍昌(觉罗),农工商大臣溥伦(宗室),邮传大臣盛宣怀(汉),理藩大臣寿耆(宗室)。内阁总共13人,满族即占到9人,其中皇族7人,汉族竟然只有4人,举国为之哗然。

庆亲王内阁成立之日,宣统三年四月初十(191158日),清廷还颁布了《内阁官制》和《内阁办事暂行章程》。由于庆亲王内阁为中国历史上之始创,所以清政府宣称为慎重起见,未实行新《内阁官制》,仅是根据《内阁办事暂行章程》成立。而军事上的所有问题也不由内阁总理大臣负责,而是由军咨府大臣载涛(宗室)负责。

不得不说这些皇族阁员大都是响当当的政治改革派,并非顽固保守、庸碌无能之辈,比如,总理大臣奕劻虽是个贪官,却是公认的改革者,公开主张三权分立;载泽、溥伦、善耆、绍昌是最热心的宪政实践者,也是满族权贵当中最有学识的成员,政治倾向相当开明,甚至暗中与梁启超等逆党往来不绝。这个内阁绝对算不上是一个反动内阁。但是,与畸形的内阁人事搭配相比,阁员们个人身上的优点已变得无足轻重、毫无意义。人们普遍认为,大清朝廷仍将国家权力视为一家一姓之私产,他们不仅不信任汉人,甚至也不信任无血缘关系的满人,而只信任自家那一小撮宗室亲贵。他们死也不会放权,其公然蔑视皇室不入阁这一源于英国宪制的惯例,等于坐实了革命派对它的严厉指控。

与朝野立宪派的普遍失望相比,地方汉族大员对新内阁的反感同样是致命的。皇族内阁剥夺了地方督抚直接向皇帝上奏入对的权利,改将各省交由内阁统辖,而这是早已坐大的地方实力派完全不可接受的。由此人们就不难理解,当革命匆匆来临,以往曾维护皇室、反对革命的立宪人士和地方官僚为何竟大多抱持幸灾乐祸、乐观其成的态度。

皇族内阁的组成,使立宪派和社会舆论倍感失望,认为清政府无意立宪,部分人倒向革命阵营。这届内阁在辛亥革命浪潮中迅速倒台,被袁世凯内阁取代。

不得不说,皇族内阁的失败,已经证明清王朝已经错过了自救的最后时机了。

关于“皇族内阁”1——清史札记之三十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