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义和团和八国联军侵华5顽固派3

(2020-02-02 07:46:51)
标签:

文化

清史札记

八国联军

义和团

顽固派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义和团和八国联军侵华5

——清史札记之三十六

 

我楚狂人

三、挟拳自重的顽固派3

利用拳勇

利用拳勇进行权力之争,可以看作是戊戌政变的延续。慈禧下决心要废黜光绪帝,但是遭到朝臣和国际社会的抵制,于是她退而求其次,册封“大阿哥”,准备随时接替光绪。但是大阿哥根本不被朝臣和国际社会重视,于是端王集团就开始用义和团逼宫,这样就把义和团当做了工具。

大阿哥名爱新觉罗·溥儁【jùn】(1885年-1942年),端郡王爱新觉罗·载漪次子,母亲为慈禧的弟弟叶赫那拉·桂祥之女。1900124日(己亥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慈禧召集王公大臣会议,决定立溥儁为大阿哥皇储,预定庚子年元旦光绪帝举行让位礼,改元保庆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慈禧太后懿旨,溥儁入继穆宗同治帝为嗣,赏头品顶戴,号大阿哥。随后大阿哥在弘德殿读书,师傅为同治帝的岳父、承恩公、尚书崇绮和大学士徐桐。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正月初一日,溥儁恭代光绪帝到大高玄殿奉先殿行礼。但是此举遭到国内外各派势力的强烈反对,京师内外,议论纷纷。大学士荣禄与庆亲王奕劻以各国公使有异议,各种势力也反对,建议此事停止。慈禧被迫停止废立计划。但是端王集团并不甘心,于是就有了利用义和团的行为。

义和团进京之后的大致经历如下:

列强向北京强行进军和义和团抵御外国军队,使清廷对义和团的态度开始出现转变。面对列强咄咄逼人的态势,清廷内部主和与主战,主剿与主抚的分歧更加严重。清政府于65日派赵舒翘和何乃莹,66日派刚毅去涿州劝散义和团,实为考察情况。结果刚毅的态度是力言拳民可恃,赵舒翘等也赞成采取招抚的措施。再加之载漪等官僚的鼓动,清政府逐渐开始承认义和团为合法组织,这种态度直接导致6月初义和团大量进入北京。从610日起,在清朝官员的默许下,义和团开始大量进入北京。在初期,义和团与北京的外国人关系紧张,但并未发生大规模流血事件。612今晨探报,东华门外教堂起火,不少教民牵而北去。是为义和团入京第一次肇祸也。(《庚子大事记》)。有论者认为这起事件很可能与克林德擅自拘捕路过使馆区的义和团员有关,北京的局势迅速恶化。

在使馆卫队入京后,以德国公使克林德为首的部分外国外交人员一味使用武力解决问题。克林德带领水手一排行于内城之上,发现有沙地有义和团练习,即毫不迟疑发令开枪,当场打死二十余人(《庚子使馆被围记》)。此后使馆卫队开展了猎取拳民行动,多次主动攻击义和团员,这种行为反而使得局面更加失控,愤怒的义和团在北京到处焚烧教堂和屠杀无辜基督教徒,并殃及今前门大街外的大栅栏地区,京师富商所集也,数百年精华尽矣

主和派官员袁昶指责克林德说:门吏等方与步军统领议弹压京城内外,遵旨严拿首要,以靖地方而弭邻衅。不意德克使闇于事机,擅自拿办拳匪,以致激变。而克林德本人则在620日去总理衙门交涉时与神机营章京恩海相遇,并被后者射杀,酿成著名的克林德事件

不久,义和团事起,载漪笃信义和团,认为义和团是义民,不是乱民。甚至还把拳民带进宫中,在慈禧面前表演“刀枪不入”。五月,载漪任总理各国事务大臣。日本使馆书记杉山彬、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被杀,义和团围攻东交民巷使馆。七月,八国联军进逼京师,慈禧太后同光绪等一行西逃,载漪、溥儁父子随驾从行。慈禧逃到大同,命载漪为军机大臣。十二月,以载漪为这次事变的祸首,夺爵位,戍新疆。

慈禧在出逃的途中,就对军队下达了剿灭义和团的指令。义和团被灭了,那些被慈禧任命为义和团总指挥者,或朝中力挺义和团的大臣的义和团的实际高层自然必须成为替罪羊。慈禧任命李鸿章等为代表,与八国联军进行谈判,外国人的条件是,义和团要灭,义和团高层也不能放过。慈禧想回北京终于出手了。

19012月,慈禧下令:庄亲王载勋赐令自尽;毓贤正法;刚毅已死,追夺原官;甘肃提督董福祥等亦一一获罪。八国联军不为所动,他们认为清廷对端亲王载漪和辅国公载澜的处置太轻。一星期后,慈禧再次下令:载漪、载澜监禁侯决,其后减为发配新疆,永不赦免;刚毅虽死,但仍要给予儒家文化中最重的刑罚,即开棺戮尸;赵舒翘、英年二人,则赐令自尽;军机大臣启秀和徐桐的一个儿子,在北京处决。与此同时,反对义和团并被处死的袁昶、许景澄等大臣,平反昭雪。

中国再一次面临被瓜分的危机。

义和团和八国联军侵华5顽固派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