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洋务派9胡雪岩1

(2019-10-17 07:53:13)
标签:

文化

清史札记

洋务运动

红顶商人

胡雪岩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关于洋务派9

——清史札记之三十四

我楚狂人

四、洋务运动与红顶商人1

洋务派的首脑人物都是政治人物,他们的主要精力都在政坛,所以他们的洋务运动的实务往往要假手于人,于是红顶商人应运而生。其中最著名的代表性人物就是胡雪岩和盛宣怀。因为这些人大多有煊赫的官方身份,所以被称为“红顶商人”。下面便通过胡雪岩、盛宣怀两人的剖析,了解“红顶商人”这一现象。

1.胡雪岩

胡雪岩(18231885),本名胡光墉,幼名顺官,字雪岩,出生于安徽徽州绩溪,13岁起便移居浙江杭州。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政治家,徽商代表人物。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攻杭州时,胡雪岩从上海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而为左宗棠赏识,后来又帮助左宗棠组织常捷军、创办福州船政局。左宗棠西征平叛阿古柏时,为他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在上海代借外款5次,高达1195万两,采供军饷、订购军火,并做情报工作,常将上海中外各界重要消息报告左宗棠。备受欢迎时,官居二品,赏穿黄马褂。

胡雪岩凭借其卓越的商业才能,利用过手的官银在上海筹办私人钱庄,后在全国各地设立了阜康钱庄分号,被称为活财神。在杭州创立了胡庆余堂中药店,制避瘟丹行军散八宝丹供军民之需,药店传承至今,赢得江南药王之美誉。

清光绪九年(1883年),其产业受各地官僚竞相提款、敲诈勒索而引发资金周转失灵,受外商排挤,而被迫贱卖,资产去半。最终,胡雪岩被革职查抄家产,郁郁而终。

胡雪岩是一个传奇,他出身贫寒,早年丧父离乡当学徒,白手起家成为巨富,成为徽商的代表性人物。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19岁的胡雪岩被杭州阜康钱庄于掌柜收为学徒,于掌柜没有后代,把办事灵活的胡雪岩当做亲生儿子。于掌柜弥留之际,把钱庄悉数托付给胡雪岩。这所价值5000两银子的钱庄,堪称胡雪岩在商海中的第一桶金。

胡雪岩走了官商结合的独特的道路,这或许是他的金融资本家的必须策略。他的第一个官场伙伴是王有龄。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26岁的胡雪岩结识候补浙江盐大使王有龄,挪借钱庄银票500两银钱,帮王有龄补实官位,事发,被赶出钱庄。

清咸丰元年(1851年),王有龄奉旨署理湖州知府一职,不久后调任杭州知府。在王有龄任湖州知府期间,胡雪岩开始代理湖州公库,在湖州办丝行,用湖州公库的现银扶助农民养蚕,再就地收购湖丝运往杭州、上海,脱手变现,再解交浙江省藩库,从中不需要付任何利息。接着说服浙江巡抚黄宗汉入股开办药店,在各路运粮人员中安排承接供药业务,将药店快速发展起来。

咸丰十年(1860年),胡雪岩37岁时,王有龄升任浙江巡抚,感恩图报,鼎力相助胡氏的阜康钱庄。之后,随着王有龄的不断高升,胡雪岩的生意也越做越大,除钱庄外,还开起了许多的店铺。庚申之变成为胡雪岩大发展的起点。在庚申之变中,胡雪岩处变不惊,暗中与军界搭上了钩,大量的募兵经费存于胡的钱庄中,后又被王有龄委以办粮械、综理漕运等重任,几乎掌握了浙江一半以上的战时财经。

关于洋务派9胡雪岩1

关于洋务派9胡雪岩1

关于洋务派9胡雪岩1

关于洋务派9胡雪岩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