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清史札记标志性事件报纸练兵 |
关于洋务派6
——清史札记之三十四
我楚狂人
二、洋务运动的标志性事件4
5.创办报纸
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中日战争前,国人自办了约20种近代报刊。除福州、厦门各地外,其余主要在上海、香港、广州和汉口。
洋务运动时期主要报刊有《申报》和《万国公报》,两者均为该时期创刊。
其他报纸有:1873年4月创刊的《西国近事汇编》、王韬主持的《循环日报》等。
创办报纸,标志着一定程度的言论自由,这对此后的形势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6新式练兵
强兵是洋务运动的主要目标之一,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遭受的刺激太大了,特别是号称八旗最强劲旅的禁卫军僧格林沁部,那样英勇无畏,却很轻易地被几千支洋枪战败,更是让洋务派痛定思痛,训练新式军队势在必行。
洋务派在军事上的最高成就是北洋舰队。北洋水师,或称作北洋舰队、北洋海军,1888年正式成立,是中国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主要军舰大小共有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余人。
北洋水师于1888年(光绪十四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清政府每年拨出400万两白银给予海军建设。舰队实力曾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九(采用当年《美国海军年鉴》排名,前八名分别为: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西班牙、奥斯曼土耳其、意大利、美国)。后由于种种原因逐渐落后日本。
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它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因此被迫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开始重建,1909年合并为巡洋舰队。
实力仅次于北洋舰队的是南洋水师,又称南洋海军,或称南洋舰队,职责主要负责江浙一带的海防事务,由1875年新升任的两江总督、南洋大臣沈葆祯受命开始在经营福建船政的同时筹办南洋海防。
1884年初具规模,至甲午战争前,实力仅次于北洋海军。
1888年,正式成军。在1909年南北洋海军合并后,作为独立舰队的存在正式消失。
如果说北洋舰队为代表的海军标志着新式海军的成就,那么小站练兵体现的是新式陆军的成就。
小站在天津咸水沽南约10公里。甲午战争之后,袁世凯奉旨在此督练"新建陆军"。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袁世凯接替胡燏棻,在小站督练新建陆军。他在原10营近5000人的"定武军"基础上,又增募新兵2000多人,聘请了更多的德国教官,采取近代德国陆军制度,组建步、马、炮、工、辎等兵种,全部采用外国新式武器装备,并制定新的营规营制、饷章、操典。袁世凯在小站设立了"新建陆军督练处"。为了提高兵士的素质,同时控制军事教育权,袁世凯还建立了步队、马队和炮队等随营学堂和德文学堂,统称“行营武备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