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清史札记太平天国人物李秀成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关于太平天国20
——清史札记之三十二
我楚狂人
三、太平天国的重要人物15
7李秀成(附李世贤、汪海洋)3
(3)经营江南
李秀成经营江南,是太平天国的大手笔。这一点,作为苏州人的笔者深有体会。李秀成经营江南,首先是为了“围魏救赵”,牵制清王朝对天京的合围。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争夺江南的财富。江南当时是天下最主要的赋税来源地,如果李秀成牢固掌握江南,太平军就有了充足的粮饷,而清王朝就会失去最主要的粮饷来源。这样,就会攻守易势。当时石达开出走后,首先也是瞩目江浙,但是没有成功。可惜,这一战略布局被洪秀全破坏了,一纸诏书召回李秀成回援天京。这样,太平天国就无可挽回走向死亡。
清咸丰十年(1860年)李秀成经过血战,占领苏州。这一战在阊门外枫桥鉄铃关战死王级将领8人,其惨烈可以想见。苏州鉄铃关到阊门的十里繁华商业大街付之一炬,永远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李秀成占领苏州,建立苏褔省,健全各级政权,发展经济,做长期打算。
李秀成占领苏州后,将民众苦状奏陈,天王下诏减轻了田赋。李秀成在苏南执行“着佃征粮”政策,又发给“田凭”,农民“领凭后,租田概作自产”,使得当时的苏南农村“稻堆蔽场,无路可走”,一片“丰年景象”。
李秀成还鼓励发展工商业,凡做生意没有本钱的,可以具呈请领本钱,货物售卖后,缴还本钱七成,留三成,使他们永远可有本钱周转。这也使得苏州“百货云屯,流民雨集,盛于未乱时倍蓰”。以上引文,均来自《自述》,或许有自夸之词,但是李秀成发展经济应该是事实。
李秀成部占领苏松,必然与依托上海的西方在华势力有所碰撞。可以这样说,清军在江南的势力已经被击溃,李秀成承受的主要军事压力来自西方列强和外国雇佣军。
庚申十年(1860年)四月,太平军克复苏州,李秀成决定进军上海。清苏道吴煦、四明公所董事候选道杨坊雇佣美国人华尔募集外国暴徒,在上海组织洋枪队,妄图防守上海,夺回附近各城。五月,李秀成照会在上海的英国全权大臣,声明收复松江、上海的必要,并宣布太平天国对外国的平等互惠的通商政策。英国公使普鲁斯置之不理。干王洪仁玕到苏州,又照会英、法、美领事,仍不理。六月,雇佣军华尔洋枪队进犯青浦,太平军守将告急。李秀成从苏州带领人马去救青浦,大败洋枪队,打伤华尔,击毙洋枪队三分之一。七月初九日(8月18日)李秀成照会上海各国公使,宣布大军即抵上海,对外侨加以保护。发出照会后,即进军上海。英、法侵略者则下令军队用大炮和来福枪向太平军轰击,在黄浦江上的英国军舰也发大炮轰击。
辛酉十一年十一月(1861年12月),英国海军提督何伯、参赞巴夏礼乘着太平军在长江上游战事失败,安庆陷落的形势,跑到天京提出平分中国,愿帮助打倒清朝的谈判,遭到太平天国拒绝,双方发生决裂。李秀成克复杭州后,再次进攻上海,他先传檄外国侵略者,“倘不遵我王化,而转助逆为恶,相与我师抗敌,则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这时候,外国侵略者已经取得《北京条约》,与清朝统治者互相勾结,英国海军提督何伯、陆军提督士迪佛立、法国海军提督卜罗德调集了侵略军队集中上海,连同华尔的常胜军,与清军联合,向太平天国反攻。
壬戌十二年三月,华尔洋枪队连陷嘉定、青浦,进犯太仓,自松江、泗泾、青浦、嘉定、宝山、上海连营一百多座,城城都有侵略军把守。李秀成从苏州亲率精兵前来迎敌,四月初五日,大战于太仓,力破敌阵。法国海军提督卜罗德被击毙于奉贤南桥镇。李秀成乘胜直追,把英国陆军提督士迪佛立率领的英法侵略军困在嘉定城内。外国侵略者从上海派兵来救,又被李秀成打败。四月十四日,士迪佛立焚城突围,逃回上海。
克复嘉定后,李秀成即下青浦,将常胜军副统领法尔思德围住。华尔率部焚烧青浦城,逃回松江。李秀成督军紧追,生擒法尔思德。克得青浦之后,李秀成一路向泗泾、太仓、松江扫荡,攻破敌营一百三十多座,将华尔围于松江城内,外国侵略军从上海来救,依然被李秀成打败,李秀成叙述当时太平天国的军威说:“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战其即败”。然而正当太平军在上海节节胜利时,曾国荃部湘军从安庆直下,攻陷芜湖、巢县、无为、运漕、和州、东、西梁山、太平关,直犯天京。天王一日下三道诏旨,命令李秀成立刻撤兵回救天京。五月初八日,李秀成从松江撤退。
虽然,太平天国不曾能完成驱逐外国侵略者的大业,是极可痛惜的,但是忠王李秀成及其部下给予外国侵略者以迎头痛击,把外国侵略者打得一败再败,不敢见仗,表现出了中国人无比坚强的反侵略的战斗精神。
太平天国壬戍十二年(1862年)五月初八日,李秀成奉命从松江撤退。十一日,在苏州召集部下大将召开军事会议。李秀成与诸将详细研究当前形势,指出:湘军从上而下,有水师的便利,以逸待劳,不可与争锋;应将苏省米粮军火等物资多多运回天京,作长期守御的准备;过了两年,等敌人久顿坚城而无斗志时再与之决战。然而当李秀成的把这个策略上奏天王后,却遭到洪秀全的严斥"三诏追救京城,何不启队发行?尔意欲何为?尔身受重任,而知朕法否?若不遵诏,国法难容!",李秀成接到这严诏,不得不放弃会议的主张。
六月廿五日,他又在苏州召集军事会议,计划调集军队回救天京。当时天王采取强本弱枝政策,把陈玉成、李秀成等部下大将都封了王,以分他们的权力,李秀成指挥发生困难。为强调团结一致,李秀成亲自为《会议辑略》作序,“如欲奋一战而胜万战,必须联万心而作一心”。他又为了要消除天王对他的猜疑,就把苏、浙两省政权全部交给各将,连母亲和家眷也从苏州送回天京,交给天王为信,表示他的“愚忠”。
李秀成回援天京,走上了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