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与阊门1走向、码头

标签:
文化苏州大运河阊门码头 |
分类: 苏州夜话 |
大运河与阊门1
张长霖
站在苏州阊门外的吊桥上,眼前是五水辐辏的壮观景象,护城河南来,是为旧日大运河的主航道;护城河穿过吊桥向北折东,这是去苏州北部属县的交通要道;吊桥北,东去有阊门水关,进入城中中市河;西去两支,一去山塘河,去山塘虎丘风流地;另一支经渡僧桥去枫桥,这就是古大运河西去的主航道了。这里,苏州老百姓很形象地称之为“五龙会阊”
“五龙会阊”,体现了大运河与苏州最繁华的阊门的水乳交融的关系。
一、大运河在阊门地区的走向
在现代苏州人的印象中,大运河似乎与阊门相距甚远,这与大运河的几次改道有关。最早的大运河从觅渡桥注入苏州护城河,与城南段合并,经吴门桥进入护城河城西段,经万年桥、阊门吊桥西折进入主航道达枫桥镇,然后出苏州市区段继续西进北上。这就是大运河在苏州市区段的原始走向。但是由于受制于护城河段的航道条件等原因,大运河在苏州城区段几次改道,每次改道就远离了阊门一分。
大运河的第一次改道是在民国末期至解放初期,由于阊门地区南新桥段水浅,又因为渡僧桥段航道狭小,形成瓶颈,于是改道走胥江,也就是从老胥门西折入胥江,到横塘镇郊之驿亭,北折达枫桥镇,进入古航道。这次改道,直接造成位于胥江口的怀胥桥在解放初期被拆除,以解决胥江口水深流急容易翻船的问题。怀胥桥俗称大日晖桥,在《姑苏繁华图》上占有显著地位。
大运河第二次改道发生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道穿过宝带桥,借道澹台湖,经新开航道北上,直至横塘镇郊,接第一次改道的航道,达枫桥镇。这次改道,让大运河航道远离中心市区,当然也远离阊门了。后来为了保护千年古桥国保宝带桥,又在宝带桥北侧另辟通道,绕过了宝带桥。
这几次改道,可能是因为大运河上的轮船吨位越来越大有关,也可能与保护文物有关。毕竟因为通航苏州已经损失了怀胥桥、横塘亭子桥、尹山桥等诸多历史名桥,不能再损失觅渡桥、吴门桥、万年桥了。在此同时又让大运河远离了阊门。但是,历史上阊门确确实实是大运河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二、阊门的码头
我说阊门是大运河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最重要的证明就是阊门集中了苏州重要的码头。现在可以见到的有南濠街的万人码头和位于万人码头对岸的南码头和北码头。
我们不妨回原一下阊门外运河两岸的码头的情况。从历史记载看,阊门外最重要的码头是位于南濠街的万人码头。
万人码头民间又称“犯人码头”,苏州话音“万”与“犯”音相同,说是递解犯人的码头,盖音谬也。“万人”无非说其繁盛。“递解犯人”偶或有之,不应该是它的主要功能。万人码头位于当时繁华的商业大街的南濠街上,应该是当时阊门外最主要的码头,而位于运河对岸的南码头和北码头则是万人码头的辅助码头。毕竟那里是比较冷落的沿河小街。
阊门旧有瓮城,现在的阊门口到吊桥头这一段旧称月城大街,所谓“月城”就是瓮城。吊桥东堍南侧沿河是南码头,沿河南延。吊桥东堍北侧是北码头,沿河北延。南码头旧日是一条石板街,沿河一侧无房屋,另一侧面河有房舍。现无存,成为沿河绿地。北码头现在是一条民国老街,餐饮街。但是走向略有不同,原先的街口直接就在吊桥的东堍北侧。现在的北码头街口在原先的瓮城内,且不沿运河,所以说是改向了。由于吊桥比较高,所以当年这两条沿河小街在吊桥堍都有一段坡道,还是比较陡的坡道。所以无论从运输货物还是从商贸,条件均不如万人码头。所以可以看做是由于万人码头太拥挤而就近的分流码头。
阊门外还有丹阳码头等码头,这里就不细说了。
万人码头及其分流码头都位于大运河之苏州护城河段与大运河的上塘河段的转弯口附近,外来的货物在这里上岸转运苏州城乡,苏州的货物在这里上船经大运河发运各地。这里就是一个物资集散地。
这些码头告诉我们,阊门外就是大运河上一个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是一个重要的水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