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清史札记吴三桂年少成名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关于吴三桂2
——清史札记之十八
我楚狂人
一、少年成名
吴三桂出生在辽东将门,二十岁之前就考取了武举,有文武才。少年时代就随父征战沙场。
崇祯四年(1631年)的大凌河之战中,团练总兵吴襄率马步四万余往援大凌河城(今辽宁凌海)祖大寿,结果吴襄临阵逃脱,被削职。这里没有吴三桂的记载。
崇祯五年(1632年)六月,为平息山东登州(今山东省蓬莱市)参将孔有德等兵变,吴襄随副将祖大弼出征山东,最后孔有德从登州乘船渡海,投奔后金。此战后,吴襄恢复了总兵职务。吴三桂也在当年任游击,时年20岁。这是吴三桂任军职之始。崇祯八年(1635年),吴三桂被擢为前锋右营参将,时年23岁。
崇祯十三年(1640年),明军与清军在杏山(今辽宁锦县杏山)附近的夹马山一带发生了一场遭遇战。吴三桂在这场战斗中表现出了其高超的战斗素养。
崇祯十六年(1643年)正月,已投降的祖大寿在盛京收到吴三桂的来信,祖大寿将来信转交皇太极,皇太极回信道:“尔遣使遗尔舅祖总兵书,朕已洞悉。将军之心,犹豫未决。朕恐将军失次机会,殊可惜耳。”
崇祯十七年(1644年)初,面临覆亡命运的明朝便把赌注押在了关外拥有重兵的吴三桂身上。朝臣王永吉、吴麟征等先后上疏,要求撤宁远之师以入卫京城。大顺军直指京师,崇祯诏征天下兵勤王,三月五日加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命吴三桂火速领兵入卫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