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定国14英雄末路

标签:
文化清史札记李定国英雄末路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关于李定国14
——清史札记之十五
我楚狂人
七、英雄末路
可是永历帝在马吉翔挟持下,从腾越逃入缅甸,从此与李定国、白文选失去联系。三月,李定国、白文选相会于木邦(缅甸新维),商议今后去向。李定国认为:“缅甸地区贫苦,大军进入缅甸日后必回发生祸乱,况且缅甸只是敌视你我二人,但是皇帝单独去那里说不定倒安全了。”
磨盘战役后,李定国余众不过数千,势力窘迫。不久,贺九仪从广南率万人来会合,祁三升、魏勇等均率部投归,军势稍振。李定国将大营移孟琏(云南澜沧),多造印敕,遍结土司
吴三桂见无法扑灭大西军,又采取招降措施,一时军心动摇。公元1660年(清顺治十七年、明永历十四年)三月,吴三桂用贺九仪妻子劝降,贺九仪刚要去投降被李定国杀了
李定国曾连续上疏三十余封给永历帝都石沉大海。直到七月,白文选强攻缅都阿瓦失利回来,白、李才了解真相,原来缅甸扣住了永历帝,二人决定攻缅抢出永历帝。九月,两人分别入缅。至十一月,定国大败缅军,提出送还永历帝,在退兵的的条件。缅则回答:”你们要攻城,我也不怕,你们大军来这里,水土不服,将士会得病而死。“第二年二月,白、李又合兵入缅,缅集众十五万,巨象千余头来战。二人奋力苦战,大败缅军,渡锡箔江临金沙江窥缅城,缅甸仍不交出永历帝。李定国只得派兵造船渡江,五月又被缅兵捣毁船厂。李定国大怒,围困缅城,不料军中老幼累累,军饥疫作,死亡相继,不得已移军亦渺赖山下。八月,两人又分兵攻缅,但出师不利,十六舟有五舟被击沉。在缅甸他们亦得知吴三桂已大举攻缅,缅杀害永历从官四十余人,白文选部情绪低落。是月中旬,张国有、赵得胜劫持白文选欲降清,离开李定国。李定国子嗣兴准备堵截,李定国不忍双方自相残杀,命放还,率本部独进洞乌。
十二月,李定国又准备再度攻缅,忽闻缅王已献永历帝于吴三桂愤懑欲绝说道:“势既不敌,追无能为。”移营景线。但到公元1662年(清康熙元年、明永历十六年)四月,他又抵勐腊,遣官入车礼(西双版纳)借兵,企图东山再起。五月,礼部侍郎江国泰说服暹罗(泰国)与定国联姻,帮助象马,恢复云南。蜀人马九功也从古剌返回,云南已集四千人,愿为掎角之势
六月十一日,李定国正逢四十二岁生日,突然发病,接着又传来永历帝于四月初八被吴三桂绞杀的消息。李定国恸哭并命人为永历帝发丧,全军将士穿白衣,李定国披发徒跣,号诵抢地,两目皆血泪,大哭道:“我对不起大明,也对不起皇帝,我该怎么面对天下。“六月二十七日夜,李定国死于勐腊(一说景线),临终前还嘱咐儿子及部下:“宁可死到荒郊野外,也不可投降。”
李定国死后,部下有数千人不降,聚于阿瓦河东百里,称为“桂家”,即今缅北之“佤邦”
李定国病死后,其余部和其子还是投降了了吴三桂。
李定国死后原葬云南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因李定国子嗣兴自思茅率众降后,清廷为了防备南明余部借李定国墓聚众反清,因此特将李墓迁到北京,乃改葬顺天(即今北京)芦沟桥西湖家港。
李定国对后世影响很大,特别是对云南地区的影响更大。直至清末蔡锷云南起义,还以李定国号召军民。民国元老章太炎先生在号召反清时说:“愿吾滇人,毋忘李定国!”李定国已经成为一种精神,一种象征。
在民间,李定国是封神的,据说是雨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