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武始末4绝粒殉国

标签:
文化清史札记隆武绝粒殉国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隆武始末4
——清史札记之十
我楚狂人
四、绝粒殉国
隆武政权一直在三面受困的境地,一受制郑氏家族,二要防鲁王军队,三则有李成栋率领的清军节节进逼。顺治三年春天,降清的悍将原左良玉部将金声桓部队已经占领了吉安,很快推进到赣南。到了九月间,清军汉将高杰原部下高进库等人攻克重镇赣州。如此一来,这个联结湖南、福建、广东等地的咽喉要地,落入清朝手中。
赣州失陷,全因湖广总督何腾蛟等人私心所致。正是因为他安置处理先前的农民军不当,造成众心离散,协调不一,最终江西、湖南等地被清军各个击破。
无奈之下,隆武帝声言要亲自北伐,以挽颓势。总领大军的郑芝龙只想割据福建,独享一方。而明朝老臣黄道周眼见郑氏家族按兵不动,军队诸部怯懦观望,已过花甲之年的黄道周对隆武帝表示:“与其坐而待亡,不如君臣共出一拼。我为大臣,当先皇帝而行,以为人臣表率。”要先于皇帝北上抗清。不久败亡。
隆武帝再也不顾郑氏阻拦,携数千明兵“御驾亲征”从福州抵达延平,准备冒险去湖南。郑彩等人忽然弃新城(今江西黎川)而逃,门户大开。郑芝龙早已暗中与清兵约降,福建各关隘均无人把守。不久郑芝龙降清,郑成功与其父决裂,率部南下。李成栋的清军在浙江等地一路大胜,先后攻下绍兴、东阳、金华、平州,很快攻陷郑鸿逵所守的仙霞关,直入福建,攻陷建宁,直扑延平。杨凤苞称“福京之亡,亡于郑芝龙之通款”。
1646年(隆武二年)8月21日,隆武帝逃出延平,又想取道汀州去江西。如此危难紧急关头,酷嗜读书的隆武帝仍然“载书十车以行”,边逃边读,边读边逃。小路狭隘,书又沉,更拖慢了诸人的逃跑速度。
到汀州城外时被清军追上,他带着曾皇后和随驾的周之藩等躲入关帝庙。清兵在门前厉声呼喝:“谁是隆武?”周之藩舍身想掩护隆武帝脱险挺身呼曰:“吾乃大明皇帝也”,清军群射之。周之藩拔箭,手杀数十人,最后脑后中箭,坠马被杀。将军熊纬督二十余人格斗,最后喉咙中箭而死。清兵也怀疑他不是隆武帝,进庙搜查,只见后门洞开,庙内空无一人,知隆武帝和曾皇后已从后门逃入汀州城内。
到汀州时,隆武帝的随从仅仅五百人而已。隆武帝在汀州刚歇过一口气,翌日凌晨,清军前锋统领努山命令几百个兵士穿上明军服装,打着明军旗号,直奔城门。汀州守军以为是败退下来的明军,让清军进城,清军一拥而入,俘获了隆武帝和曾皇后,并将他俩分别押入轿子送往福州。到闽江支流九溪边停下休息时,曾皇后猛然窜出轿子,哭喊一声,陛下宜殉国,妾先去了。纵身跳崖身死。朱聿键也几次想自尽,都因清兵的严密监守而未成,于是绝食而死在福州囚处。
不过另有一说是隆武帝是被清军乱箭射死在汀州城衙的大堂上,同时遇难的,还有皇后曾氏、沈嫔、陈嫔和不满月的皇子。隆武帝终年四十五,百姓敛葬在罗汉岭。壬戌,天兴府陷落,阳曲王朱敏渡、松滋王朱演汉、翼城王朱弘橺、奉新王朱常涟遇害。十月辛卯漳州陷落。弟弟唐王朱聿鐭在十一月在广州继位,改元绍武,是为明文宗。
永历帝即位后,不知隆武帝下落,初上尊号思文皇帝。当时有说法称隆武帝潜至安溪妙峰山为僧,或称在汀州单骑逃跑,藏于乡民蒋氏家中,清兵去后前往大帽山。1651年(永历五年)曾遣侍郎王命璇巡访隆武帝下落,1657年(永历十一年),确信隆武帝已死,上庙号绍宗,改谥号为配天至道弘毅肃穆思文烈武敏仁广孝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