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王诸臣1张国维——清史札记之九

(2019-01-08 08:35:26)
标签:

文化

清史札记

鲁王诸臣

张国维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鲁王诸臣1

——清史札记之九

我楚狂人

鲁王座下颇多名臣,下面略叙数人,难免挂一漏万。

一、张国维

张国维(1595-1646年)、字玉笥,浙江东阳人。曾任明末江南十府巡抚,后任兵部尚书。

二年(1622年)进士,授番禺知县。他在任期间,兴学校,课农桑,以德化民。

崇祯七年(1634年),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安庆等十府,主持兴建繁昌、太湖二城。他曾经疏浚了松江、嘉定、上海、无锡等地河道,修筑了吴江、江阴、苏州等县桥、塘堰、漕渠。

崇祯八年(1635年),时任巡抚都御史的张国维同巡抚御史王一鹗修吴江石塘,勘核全坍应修一千五十五丈,半坍二千八十六丈,平望西诸聚水,应筑内外塘七百六十丈,并修长桥(按:即指吴江垂虹桥)、三江桥、翁泾桥。他针对太湖洪水下泄不畅,曾于崇祯九年(1636年)上书请求开浚吴江县长桥两侧的泄水通道,太湖翕聚众水,吴江仰承委灌分注吴淞、娄江以入海,其长桥七十拱与九里石塘一带诸水窦皆宣泄之分,必由今桥拱旁架浮图阁,淤遏水势,渐致闭塞,则拆卸不容缓,石塘诸窦年久亦多壅淤成陆,并宜一体开浚,以免农田之患。因此,《明史》上说:张国维建苏州九里石塘及平望内外塘,长洲至和等塘,修松江扞海堤,浚镇江江阴漕渠,并有成绩。他深入了解,惟吴泽国,民以田为命,田以水为命,水不利则为害。他说:臣搜泉兴浚,单骑驰驱,手口拮据,糜事不为臣尝单舸巡汛,探溯河渠,各绘水图,括以说略,积累了数十年治水之经验,写成并刊刻了一部七十万字的《吴中水利全书》,为我国古代篇幅最大的水利学巨著。《吴中水利全书》成书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该书先列东南七府水利总图十二幅,次标水源、水脉、水名等目,又记录了有关诏敕、章奏,包括到明崇祯时的有关治水的议论、序记、歌谣等,是研究苏、松、常、镇四郡的一部至关重要的水利文献。

《明史》载:兵部尚书陈新甲下狱,帝召国维代之。乃定战守赏罚格,列上严世职、酌推升、慎咨题等七事,帝皆报可。会开封陷,河北震动,条防河数策,帝亦纳之。

崇祯十六年四月,清兵畿辅,国维檄赵光抃拒螺山,八总兵之师皆溃。言者诋国维,乃解职,寻下狱。帝念其治河功,得释。召对中左门,复故官,兼右佥都御史,驰赴江南、浙江督练兵输饷诸务。出都十日而都城陷。

清顺治二年(1645年),他拥鲁王朱以海监国,总兵方国安叛降,遂召二子问其生死态度,长子世凤即表示决不偷生,次子世鹏应答稍缓,张国维即以石砚掷击,不中。世鹏泣对从容尽节,慷慨捐躯,儿等甘之如饴,唯祖母年迈八旬…….”。午夜,张国维穿戴衣冠,向母诀别,从容赋《绝命书》三章,又写忠孝不能两全,身为大臣,谊在必死。汝二人或尽忠,或尽孝,各行其志,勿贻大母死,使吾抱恨泉下!掷笔于地,付遗书于次子,投园池而死,年五十有二。后人在苏州虎丘山下山塘街建造了张国维祠作为纪念。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社团组织南社第一次雅集就选择在张国维祠,深有寓意。现在成为文人雅集地。

苏州城隍庙有张国维刻像,列为郡城隍之一。

张国维为鲁王诸臣最具人望者,又颇具文武才,可惜过早在方以安叛降事件中殉国,这是鲁王政权的重大损失,相当于弘光政权失去史可法。

鲁王诸臣1张国维——清史札记之九

鲁王诸臣1张国维——清史札记之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