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路8江苏巡抚衙门等

标签:
文化人民路金狮巷书院巷江苏巡抚衙门 |
分类: 苏州夜话 |
人民路8
——平门内外之三
我楚狂人
三、人民路的横巷及沿街内容6
5.饮马桥至人民桥段1
饮马桥是一座有故事的桥,我在写十梓街时已经说过,这里不重复。饮马桥南堍东侧有石家湾,我在写十全街时已述。饮马桥南堍西侧有金狮巷。
金狮巷
金狮巷东起人民路,西至金狮桥南堍金狮河沿。唐代时巷口有坊,称同仁坊。南宋即名金狮巷。明代称金狮子巷。清代别名经史巷。在道前街河南侧,实为卫前街的下塘。宋代边知白居此巷。其曾祖边询自陈留(今属河南开封)官姑苏,乐其风土,遂世为吴人。边知白,北宋宣和六年(1124年)进士,历任南宋户部、吏部侍郎。五柳园遗址为清状元石韫玉故居。14号、16号、26号为控制保护古建筑。31号原是近代小型园林小仓别墅。巷东端北侧旧有关帝庙,即在民间传说中关帝显圣吓退土国宝的原型所在。巷长271米,宽3米,1982年改弹石路面为沥青路面。
石家湾西口南侧有天香小筑,我在《姑苏小园》中已经说过。这里长期是政府机构所在,抗战期间这里是汪伪江苏省政府所在,解放后长期是苏州市委市政府所在,现在在天香小筑北侧建起苏州图书馆新馆,与天香小筑成为一个整体。
天香小筑南侧为十全街,我在写葑门时已经详述,不赘言。
十全街西对接书院巷。
书院巷
书院巷以宋元时巷内的鹤山书院得名。书院巷东至人民路三元坊,西与原三多巷相接于查家桥,今合并三多巷,西端改为东大街口。唐称南宫坊,有牌坊立于巷东口,五代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南园在此。宋起即称南园巷,范成大《吴郡志》已有“南宫坊南园巷”的记载,宋理宗赐魏了翁宅于南园巷,并书赐“鹤山书院”四字,曾孙魏起于元代在此恢复鹤山书院,巷遂称今名。明永乐年间以书院旧址为巡抚大臣行馆,宣德五年(1430)至清宣统三年(1911)为巡抚衙门,巷又称抚署前或抚辕前。卢熊《苏州府志》等作南园巷,《吴县图》、《苏州图》均标作书院巷。原书院巷东至人民路,西与三多巷相接于查家桥,长299米,宽9米,1979年改弹石路面为沥青路面。现巷长564米,宽3~9米,沥青路面。巷由原书院巷与三多巷相并而成。
查家桥,跨金狮河,原为三多巷与书院巷交界处。金狮河填没后,查家桥遂废。我们儿时还在查家桥附近见到石坊,现在不见了。三多巷南侧有河道杉渎,巷因此得名,误作“三多”。三多巷,我在《胥门城内》已经写过。
江苏巡抚衙门,历时明清两代,将近五百年。巡抚衙门旧址原为南宋学者魏了翁鹤山书院所在地,明代开始专设巡抚为行省最高长官,南京建都,苏州设巡抚。永乐年间改书院为巡抚行馆。自明宣德设应天巡抚开始,到清乾隆设江苏巡抚直至清末,480 余年间皆为巡抚衙门,曾有不少名臣治事其中,诸如周忱、海瑞、汤斌、张伯行、林则徐等,其中林则徐在任长达5年。清末最后一任巡抚程德全宣布起义,结束了这里江苏巡抚衙门的历史。现存建筑是清同治五年(1866年)重建的,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年久失修,建筑墙体、门窗等损坏严重,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2005年7月苏州市对巡抚衙门旧址进行保护性抢修。本次修缮尽可能多地沿用了原有构件,大厅、楼厅、花园、照壁及门梁上的清代彩绘等都修复如初,整体建筑修缮一新,恢复了巡抚衙门的历史原貌。现在是江苏省级文物,归苏州市卫生学校保护。